基层社区事务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激发全社会活力。近年来,广州市荔湾区石围塘街道桥东社区积极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推行党建引领楼栋长制自治模式,推动城市社区居民群众从“陌邻”变“睦邻”,让社区治理更有温度。
健全“楼栋长”组织体系,
建强社区治理矩阵。
桥东社区坚持“党建+楼栋长”党委统筹指导,联合业委会、物业、群团组织等治理力量,通过个人自荐、居民推荐、组织推荐,选出一批群众基础好、熟悉社情民意、热心基层治理的“小能人”担任“楼栋长”,并鼓励一批身体条件好、经验丰富的老党员担任社区治理指导员,形成党员带头示范、居民广泛参与的党建“熟人网”。
坚持“党建+楼栋长”社区深度融合,发挥社区“大党委”作用,搭建“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长”三级架构,社区设置8个网格,8个网格长、8个网格员、81名楼栋长,积极倡导党员楼栋长参加社区党建活动,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党员楼栋长争做表率,服务群众,形成居民群众共建共治的融洽氛围。
坚持“党建+楼栋长”自治水平提升,通过党建引领,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楼栋长工作的“主心骨”;通过强化阵地建设,在红色旋风党群阵地、民情议事厅、榕树头议事组设立社区楼栋长服务站,结合社区微改造、微项目等持续对服务站升级改造,举办以“我眼中的楼栋长”的座谈活动,拓宽服务范围,提升“软实力”。
打造“楼栋长”服务阵地,
畅通社区治理内循环。
桥东社区深化访千家进万户听民意解民忧行动、“4433”工作法,组织楼栋长协助社区做好人口信息采集、隐患排查、法律法规宣传、纠纷调解、义务消防和环境监督等工作,做到发生突发事件、困难意外、邻里纠纷必到;不安定因素、安全隐患、外来人员、设施损坏必报;困难户、特殊人群、老党员、失业群众等重点对象必访。
通过活动联系邻里,依托社区红色旋风党群服务驿站、网格工作室、党建文化长廊、小公园及楼前小广场等公共空间,组织开展民情恳谈会、茶话会、“党群一家亲”议事会等活动,加深居民之间的友情。目前社区已组织开展节日活动52场、文娱活动200余场。
引导服务助邻,依托党群服务驿站设立便民服务点,社区发挥楼栋长示范引领作用,动员辖区企业、党建共建单位、在职党员、志愿服务队等参与关爱困难群体行动、小区环境整治等志愿活动,提供理发、打扫卫生、心理疏导等暖心服务220余次。大力推广“四单”模式,为社区居民解决困难问题12个,圆梦微心愿72人次、微项目5个。
擦亮“楼栋长”治理品牌,
赋能社区治理提质增效。
桥东社区发挥熟人效应优势,实现急事快办、难事好办,设立楼栋长示范岗,整合辖区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五老”为主力的楼长服务队,针对居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每周召开邻里协商议事会,共同探讨解决问题,配合社区居委会、小区物业、业委会等部门,第一时间联动处理并做好问题反馈,实现社区善治。截至目前,成功协调处理邻里纠纷156件,解决旧楼宇加装电梯、垃圾分类投放点设置、万家甘泉用水设施改造、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停车难等问题36个。结合社区全域开展的应急排水单元达标建设项目,收集居民群众意见建议,积极向有关职能部门反映,推动解决了困扰文安花苑回迁户十多年管道燃气问题,推动添祥街、紫香街路段由水泥混凝土改成沥青路面改造。
着眼示范效应带动,助力熟人引领、熟人结缘,桥东社区开展社区“好人标签”活动,设置“最美楼栋长”“最美志愿者”“好婆婆好媳妇”“助人之星”“美德之星”“调解之星”等荣誉称号,集中在小区内公示,在七一、中秋、国庆、元旦等节日举办表彰座谈会,让居民“共享”榜样精神,同时鼓励大家成为榜样,从而构筑宜居乐居的幸福家园。
活用“木桶效应”,激活熟人动力、自治活力,社区坚持“治理靠群众、群众靠发动、发动靠活动”的思路,通过开展太极拳进社区、书法进社区、棋艺大赛、红色电影日、全民健步走、楼栋长业务培训班等文体活动,拉近了邻里距离;深化社区、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及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搭建多方对话、多元思考、多措共筑的交流平台,建立工作联动机制,更好挖掘培育邻里熟人力量,实现基层自治工作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目前,社区培育的红色旋风志愿服务队获评为区红霞先锋团队,在册志愿者100多名。
来源:荔湾政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