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山而筑,面水而居,炊烟袅袅,禾雀声声,这便是位于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的良溪村。
良溪村历史悠久,是一条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落。祖籍良溪村的旅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总数达3000多人,主要分布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中国香港等地。
近年来,良溪村以实际行动调动广大群众和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归侨侨眷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推动美丽侨村建设与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红色资源有机融合,以展现侨乡特色、完善基层治理、提升村容村貌为手段,努力打造党建引领、美丽宜居的“红色美丽侨村”。
在海内外乡亲的合力之下,良溪村近年来获得众多荣誉,如获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首批广东省古村落、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江门美丽侨村等。
自然与历史的“浇灌”下,良溪村孕育出一番独有的韵味。
自然与历史的“浇灌”下,良溪村孕育出一番独有的韵味。
深挖“侨”底蕴,着力打造古村侨乡名片
良溪人的先祖来自中原,带来了底蕴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并同当地民俗风情相结合。到了近代,大量良溪人漂洋过海谋生发展,他们接受了华侨文化的洗礼,使良溪古村落的历史文化更加丰富多样。
红色文化方面,良溪村革命人物众多。比如罗洪(1910—1990),幼年时到吉隆坡谋生,1939年8月参加第九批南洋华侨机工运输队,他多次穿越日军枪林弹雨,多次完成运输任务。
建筑文化方面,良溪村有大量历史悠久的古建筑。比如村中的罗氏大宗祠,占地2400多平方米,为砖木结构硬山顶式建筑,抬梁式木构架,祠内有青砖花窗和壁画,岭南文物风格明显,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民俗文化方面,良溪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至今保留着正月十五抢炮头、农历六月十三梁真君诞、中秋舞火龙等民间习俗;“罗贵率众南迁”“梁真君赠医施药”“罗天池始创柑普茶”等民间故事广为流传。此外,良溪村因是罗贵的祖居地、珠三角罗氏发祥地,建有罗氏大宗祠和始祖墓,所以,清明节的祭祖活动特别热闹。
良溪罗姓后裔在每年清明节回良溪村祭祖。
良溪罗姓后裔在每年清明节回良溪村祭祖。
值得一提的是,祖籍良溪村的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大力支持家乡建设。改革开放以来,良溪村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虽然身居异地,却情系桑梓,比如罗兆宁、罗奇生、罗乃鑑、罗卓勤、罗光耀、罗柏林等乡亲在事业有成之后选择慷慨捐资,支持家乡各类公益事业。在教育事业方面,他们捐建良溪村幼儿园、金玲教学楼、文化中学楼,使莘莘学子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基础教育培养人才贡献力量。在医疗事业方面,他们捐赠医疗设备,改善就医环境。此外,港澳同胞及海外华侨为良溪村兴办各项公益事业捐资达到1000多万元,涵盖修桥筑路、捐建自来水工程、重建五部堂、良溪牌楼、传统文化活动(包括龙舟赛、各种传统性的庆诞)等等领域,为良溪村的各类惠民事业、乡村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1992年12月25日,良溪村香港同胞罗兆宁获颁授首届“新会荣誉市民”称号。
坚持统筹推进,突出文化传承
为利用好村中的文化瑰宝,近年来,良溪村积极作为。
一方面,良溪村先后投入600万元修缮罗氏大宗祠、五部堂等广府特色古建筑,升级改造村道,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良溪村还积极提升活化良溪古驿道,对古驿道周边乱搭乱建进行专项整治,建设上山步道、广场平台、安全护栏、生态复绿,并对古村护村墙、明清古民居等外立面进行修葺美化,融合水墨绘画和雕刻,引入创意墙绘,展示良溪古村历史文化、建筑文化、乡亲文化,赓续文脉、留住乡愁。
良溪村内古民居诉说着千年古村沧桑的历史。
良溪村内古民居诉说着千年古村沧桑的历史。
另一方面,良溪村立足村情,将古村绿美与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相结合,编制良溪村绿美“一张图”,设立13个绿化点位,制定绿化计划,逐步让村里“处处绿”“处处美”。良溪村落实“五个一”规划要求,在入村口种植1片桑梓林、在镇北楼荷花池打造1处公共休闲绿地、在聚心湖堤坝建设1条绿化景观路、在聚心湖步道培育1个庭院绿化示范点、在南粤古驿道人行道培育1个景观生态林,串珠成链打造绿美良溪乡村旅游路线。2024年,香港同胞罗耀祥捐款5万元用于绿美良溪建设。
凝聚侨心侨智,擦亮“良溪故事”品牌
持续深化侨界思想引领。良溪村利用清明祭祖、重阳敬老、春节探亲等重要时点,通过举办侨界人士座谈会、海外乡亲家乡行等活动,对“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江门市涉侨政策等进行宣传,推介适合侨企投资的项目,并与侨界人士深度互动交流,听取意见反馈。
凝聚侨界智慧。良溪村建立由海外华侨华人、杰出乡亲、专家学者等组成的“良溪智库”,发动返乡华侨华人为良溪发展出谋划策,问需于侨,问计于侨。良溪村还以罗氏大宗祠作为村史馆,陈列南宋时期“罗贵带领36姓97户人家自南雄珠玑巷南迁至良溪村开基创业”的历史故事,教嘱后人不忘水木之源。2024年以来,良溪村共举办正月十五烧花炮、清明祭祖、中秋舞火龙、首届罗氏贵系良溪荟等8场民俗文化活动,吸引回乡华侨华人超过2000人次,发动捐赠资金超80万元。
加强宣传推广。良溪村用好“古韵良溪”公众号和视频号,加大对良溪故事的宣传力度。良溪村还策划打造话剧《良溪·早晨》,着力打造“村”字号文化活动品牌,该话剧荣获第五届广东省戏剧文学奖·剧本奖一等奖。此外,良溪村广场上榜2024年全国秋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名单,国家公共平台文化云等平台直播展示良溪千年古村美景、祠堂、非遗文化等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广大海外侨团、侨商、侨胞同步收听收看大会。
罗氏大宗祠。熊毅 摄
罗氏大宗祠。熊毅 摄
强化创新推动,助力“良溪文旅”发展
一是创新“艺术+创意”体验。良溪村充分发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珠玑巷人南迁传说(珠玑巷移民落籍良溪传说)的作用,将良溪故事与艺术创作结合起来,融合罗氏大宗祠、听涛别墅、良溪村牌坊、青云路、南粤古驿道、36姓氏文化等元素,开发制作姓氏文化书签、钥匙扣、冰箱贴、明信片、棒球帽等文创产品,创新历史文化传播方式。同时,围绕村内现有300多座明清古建筑,利用侨资、侨韵、侨味、侨品、侨情等侨元素,通过匹配资源助力侨企侨商投资开发,设计多处古建筑外墙创意彩绘,展示古村乡风,营造艺术氛围,逐步吸引创客团队和文化企业入驻,打造非遗体验馆、民宿、文艺工作室等消费新业态。
二是策划“研学+旅游”精品。良溪村成立江门市古韵良溪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与江门市文旅交通集团、广东方向教育科技公司合作,与范罗冈滨江小学等学校进行研学项目签约,共同打造多元文化研学基地。良溪村还举办“古韵良溪夏日节”、开笔礼仪式、国风非遗游园会、家风传承亲子游等活动,搭配农产品、潮流饮食市集活动,吸引广大亲子家庭到良溪体验农耕研学、传统非遗文化手作。同时,良溪村还在良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耕研学基地开展观影活动、曲艺进乡村活动、亲子阅读体验课程等,提升文化感染力。
古韵良溪,处处是美。
古韵良溪,处处是美。
三是打造“文化+特产”品牌。良溪村开发推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罗氏柑普茶、良溪丰采沃柑、山黄皮酒等系列“良溪手信”,在良溪村游客服务中心增设棠下优品良溪古村店,展示和售卖“良溪手信”、五洞牛肉、天地壹号等50多款来自棠下本土的特色产品,将棠下风味浓缩在良溪古村,成为海外乡亲的喜爱手信。此外,促成马来西亚、中国香港等地超市共同合作良溪罗氏柑普茶、良溪丰采沃柑采购出口计划,带动当地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整合:叶芷晴 江统宣
图片:江统宣、良溪村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