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新华社客户端聚焦
广东茂名加力推进“百千万工程”
让城乡共荣“愿景图”成为“实景画”
全文如下
▼
2025年是实现“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茂名市紧紧锚定广东省委赋予其“在市域发展、县域振兴中走在粤东粤西粤北前列”的使命,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加力提速促进县镇村高质量发展,一幅城乡融合、共同繁荣的“愿景图”正成为“实景画”。
兴业:加速产业发展 释放城乡新动能
产业强,则县域兴,乡村兴。
近年来,茂名市紧紧把握“百千万工程”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双重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对口帮扶资源,积极用好佛山-茂名帮扶协作机遇,引导各县区“一县一策”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欣捷安汽车电子、申菱空调等一批先进制造业项目落户县级产业园,近2年县域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提高了4个百分点。
“我们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全面加强产业体系建设、产业链的延伸与补强、产业转移的承接,以及产业的升级与改造,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佛山-茂名对口帮扶协作指挥部副指挥长鲁述勇说。
佛山(茂名)产业转移合作园
为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茂名市进一步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通过实施四大工程——制造业“五链”延展提升、中小企业扶壮、重大平台提能以及营商环境攻坚,致力于构建完善的“3336”现代化产业体系。
据悉,茂名成为在广东省“百千万工程”考核评价中获评优秀的6个地级市之一,成效初现:高州获批创建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创新实验区,高州荔枝产业发展、信宜新型城镇化建设、佛茂帮扶协作等3项工作入选2024年广东省典型案例。
强县:厚植城乡新优势 释放城乡新活力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秉持一地“特”,兴旺一地“业”。只有深挖“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探索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打通价值实现通道,才能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作为农业大市,茂名以工业武装农业,坚持向“特色资源”要动力,打造10个百亿级农业产业集群,“五棵树一条鱼”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550亿元。
以荔枝文化为主题的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
如今,茂名正因地制宜推进“交农文旅商”融合发展,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新动能。4月22日,广东省首个以沉香文化为主题的助农兴业示范服务区,茂湛高速电白服务区历经6个月提质改造后,正式投入运营。该服务区充分结合了茂名电白“沉香之乡”的特点,为到访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体验。而位于根子镇的荔枝文化主题柏桥服务区,则恰好扼守包茂高速“荔枝产业走廊”核心区,在三公里半径内,集聚了贡园、荔枝博览馆、万亩标准化种植示范园等全产业链要素,让城市与乡村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中实现“双向奔赴”。
为进一步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当地还不断朝着市场化、规模化、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发展方向发力,抓好“粤”字号、“信”字号农业品牌的打造。走进信宜窦州里文化创意街,可以看到浓郁的地方特色文化:岭南建筑巧妙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古风服装展演、非遗展示精彩上演,“信”字号手信琳琅满目,窦州院花灯主题酒店、牙雕艺术馆、信宜市新图书馆、市民广场、会展中心等吸引游客进行旅游打卡……精彩纷呈的体验活动成为文旅引爆点,逐步形成了一个既文艺又浪漫的消费新天地。
富民: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国务院《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将粤西地区列为城镇化潜力较大的集中片区之一。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粤西片区为重点实施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行动,为茂名带来了重要发展机遇。
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关键是要引得来人、留得住人。“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茂名市全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努力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高州、信宜入选全省首批新型城镇化试点,华南师大、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山大学附属六院、省人民医院等一批知名的优质医疗教育资源落户县城,化北高速、阳信高速茂名段建设加快推进,潘州广场、七迳庙街等一批消费新场景活力迸发。
夜幕中的茂名信宜玉都新区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来栖。去年,信宜、高州、化州三地新增城镇常住人口3.8万人,县域承载力和吸引力逐步提升。
“信宜从人口流出大县到人口回流地,再到游人如织的‘诗与远方’,关键在于给市民以宜居的环境、暖心的服务、逐渐完善的公共服务,这是打造产兴人旺、宜居宜业新型城市的题中要义。”茂名信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志文说。
山城信宜的蝶变是一个生动缩影。聚焦实施“百千万工程”,茂名多地坚持以文化为魂、山水为体、旅游为形的理念,充分整合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突出成片打造、串珠成链,推动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文化创意等新业态融合成长,让藏在深山里的绿水青山加速转化为金山银山。
茂名发布编辑部
编辑:朱昭君
初审:柯柱基
审核:朱武军
来源:新华社(文/郑南)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