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2024年经济成绩单,如何解读?

作者 蔡沚彦;余丹 2025-01-27 20:14

1月27日,汕头市统计局发布2024年汕头经济运行简况。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167.9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48.3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301.0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718.53亿元。

刚刚过去的2024年,汕头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质量提升。

向上,汕头有韧劲——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实体经济投资持续发力,“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投资增长24.2%。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均连续1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投资增长19.0%,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9.6%。

向高,汕头有潜力——从“百载商埠”楼船万国到“网红城市”近悦远来,全市服务业增加值1718.53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8%,剔除房地产业后增长7.0%,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上年提升1.3个百分点。

向新,汕头有底气——聚焦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先进制造业增加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8.4%、11.8%,占比分别较上一年同期提升1.6个、3.3个百分点。新动能投资增势良好,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5.3%。

迈入2025年,站在新起点上,在奋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当下,汕头始终将“稳”与“进”深植于高质量发展的沃土,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持续深挖各领域经济增长点,推动一季度经济起好步、开好局,实现“开门红”。

文旅消费,“热”潮多火?

在潮汕博览中心,年花销售日渐走俏。广东丹樱农业观光公司高级园艺师吴文德喜笑颜开,“今年的市民来采购还是比较旺盛的,销售情况超过预期。”这几日,年花销售迎来高潮,原先他摆满花架的蝴蝶兰、报春红全被顾客买光了。

“美丽经济”热潮涌动,年货经济带来消费新风尚。2025年春节期间,汕头开展“2025年新春文旅惠民大礼包”促文旅消费活动,推出总价值超600万元,涵盖酒店、民宿、餐饮、玩具礼品、景区门票的惠民福利,满足市民游客过年消费需求。

走进“文旅新秀”东海岸新城,首个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汕头万象汇人气高涨。汕头万象汇引入110多家品牌,其中九成多品牌是片区首进,包括18家城市首店,吸引了大批市民群众前来逛街购物、拍照打卡、品尝美食。

“文体商旅”融合释放活力、首发首店密集“上新”、演唱会经济“唱”得更响……不断涌现的新业态新模式,为消费提质扩容拓展了新空间。培育壮大消费“新”力量,成为汕头扩内需、促消费的工作重点。

2024年,汕头持续激发商贸消费新活力,特别是文旅活跃带动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人数增长31.4%,酒店、民宿和潮汕特色餐饮小吃等服务消费保持热度,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增长5.5%。

推动消费场景“由点及面”,今年汕头提出,推进“轨道站点+商住综合体”TOD开发模式,高标准建设辐射粤东、面向全国的“长平路—时代广场核心商圈”,打造集购物、餐饮、文娱、商住等功能业态融合的一站式消费目的地。

从线下到线上,网络销售、即时零售等消费新业态不断发力。2024年汕头快递市场充满活力,快递业务量达38.3亿件,在全国各城市排第8名。

未来的汕头,将有更多品牌产品、服务业态、门店模式创新,持续丰富消费体验。

“钱袋子”鼓了,消费才有底气。汕头大力稳就业、保民生,2024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47元,同比增长3.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89元,增长3.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91元,增长4.0%。

“东湖的建筑和人文别有一番风情,有很多值得深入探索、发现的故事。”在濠江区东湖社区经营一家咖啡馆的蒋新说,看中了东湖社区的侨乡历史及侨房活化措施带来的文旅发展前景,希望见证社区逐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吸引更多的业态入驻,盘活县域消费市场。

在汕头,乡村农文旅融合活力足,提质挖潜大有可为。202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1.27亿元。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121.61亿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29.66亿元。长远来看,汕头广阔的县域农村有望成为消费新抓手。

从“网红”走向“长红”,持续升腾的烟火气激活汕头经济新引擎。

上新换新,“新”意多浓?

1月22日,汕头市超声仪器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成为2025年医疗器械领域的首家上市企业。

作为国内唯一同时深耕医学影像设备和工业无损检测设备的企业,超研股份不仅成功打破进口彩超在中高端市场的垄断,还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和强大的研发能力,成为行业内备受关注的“硬科技”标杆。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的重要落笔处。近日召开的汕头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迎头赶上,关键是要实现产业向新向上向智向绿。要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让新动能蓬勃发展、旧动能焕新升级。

逐“新”而行——汕头创新企业梯队持续扩容,全市新增粤港澳联合实验室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省博士工作站10家。

向“新”求变——汕头加快建设汕头科学城,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发挥国家高新区、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等创新策源地作用,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2024年,汕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先进制造业增加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8.4%、11.8%,占比分别较2023年同期提升1.6个、3.3个百分点。

“现在买手机太划算了!”汕头一家电购物中心,正在选购手机的市民谢恒算了一笔账,“原价4799元的手机,除了‘国补’500元补贴外,还能叠加门店优惠300元,一共便宜了800元。”1月20日起,汕头启动实施数码产品购新补贴,“国补”范围从家电、汽车向日常消费电子领域扩展。

2024年,汕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拉动销售额24.4亿元。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等支持带动下,全市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20.8%,其中工业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24.7%;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类、机电产品及设备类零售额分别增长23.7%、15.2%;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21.6%。

在汕头,“两新”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消费增长,带动了相关产业投资,为经济稳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产业项目,“拼”劲多大?

汕漳高铁开工建设,促进区域重大战略协同联动;汕头高铁站新站房顺利启用,创下多项全国之“首”;粤东高铁“环线”成形,串起粤东旅游“黄金走廊”……过去一年,汕头一批“两重”项目加速建设,对全年经济增长形成有力支撑

尤其在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动下,汕头如何在基础设施、产业协作、规则机制、科技攻关、资源共享等方面加快融湾进程,对接服务好粤港澳大湾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既是责任所在,也是现实需要。

在大基建的辐射下,汕头重点领域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24年,汕头“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投资增长24.2%,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均连续1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投资增长19.0%,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9.6%。

狠抓重大项目建设,汕头提出要把2025年作为“重点项目推进年”,全面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投产,瞄准产业链上下游开展以商招商,大力引进新能源汽车及配件等一批产业项目。

进一步拓展经济纵深,汕头加快临港经济区建设,高质量建设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在这一点上,汕头有基础、已成势——去年省产业转移园、汕头主平台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3%、8.7%。

当前经济形势下,扩大有效投资是汕头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链接点。

2024年,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和世界潮商大会首次在汕头同时同城举办,成为迄今为止参加社团数量最多、代表性最强、来源地覆盖面最广的一次全球潮人盛会,激发了海内外潮人投资家乡的热情信心。

“中国的发展机会、汕头的发展机会,就是海外潮人的发展机会……”正大集团谢国民、侨鑫集团周泽荣代表全球潮侨、潮商发出“全世界的潮人都应该回家乡投资”的共同心愿;立讯精密董事长王来春致辞时表示“将加速为汕头引入具有链主效应的高质量项目”。

句句真情,声声建言,至今回荡……在政府先手投资的带动下,“两大盛会”发挥着更大乘数效应,促进更多有效益的投资。数据显示,2024年汕头民间投资逆势增长,民间投资增长5.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5.2个、10.3个百分点。

外贸外资,是观察经济的重要窗口。汕头大力发展“保税展示+跨境电商”“产业带+跨境电商”模式,加快培育跨境电商龙头企业,打造一批规划科学、特色鲜明的电商小镇,推动“买全球卖全球”。2024年,汕头市外贸进出口总值563.1亿元。其中,出口466.3亿元,进口96.8亿元。

乘势而上、大干快干。再过不到两个月,作为贴身服饰行业的开年首展,第四届潮汕服博会再度回归,规模达13万平方米,规划16大展馆、12大展区,汇聚17个产业集群,让展会与产业不断碰撞出“化学反应”,奋力实现“开门红”。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十五五”规划的筹谋之年。前行路上,不畏难、不惧险。汕头将坚定发展信心,以非常之力、行非常之举,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勇创百年商埠新辉煌。

南方+记者 蔡沚彦 余丹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吴夏晴
校对 杨远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