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砥砺奋进,守护全市的万家灯火。
2024年,全市23个镇街综治中心全部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249个村(社区)完成提质升级建设,金融解纷工作站调解成功到位金额超3.4亿元,南头商会作为全国唯一的基层镇街商会获评全国“商会调解培育培优行动中工作突出的商会调解组织”,法治化营商环境案例入选《法治时代》创新论坛“2024年法治创新案例”……
过去一年,中山政法工作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书写“平安答卷”赢满意
“真的太感谢你们了,帮我追回了全部赃款”。林女士将一面锦旗送到了办案民警手中。她因为轻信了诈骗电话,将1.5万元现金交给了自称为“某派出所”的工作人员手上。火炬开发区警方仅用3小时便将犯罪嫌疑人抓获,林女士对此感激不已。
全力维护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努力让群众感受到安全触手可及、就在身边,是中山政法机关不懈的追求。
“群众痛恨什么就打击什么,群众不满意什么就整治什么。”2024年,全市政法机关重拳出击、铁腕整治,对群众深恶痛绝的违法犯罪行为,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
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百日攻坚”行动,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扎实推进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盗抢骗、黄赌毒和涉枪涉爆类等违法犯罪活动,建立“1、3、5分钟”快反圈108个、最小应急单元2008个,全市原始刑事治安警情、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交通事故数均同比下降。
公安机关开展社会面巡防管控
守一方热土,护一方平安。过去一年,全市政法机关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依法严打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行为,守住了人民幸福的生命线,大大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
深化综合治理解纷争
因被小区道闸砸伤,周某与物业公司产生赔偿纠纷,“剑锋安居调解室”组织双方进行面对面调解。最终,周某与物业公司达成一致,矛盾得以快速化解。
“剑锋安居调解室”是沙溪镇专门调解住宅小区物业纠纷的工作室,致力将住户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小区内。调解室想方设法为居民排忧解难,逐渐赢得了群众的信任,起到了调解一案影响一片的效果。去年,沙溪镇与火炬开发区连续三年在平安建设考评中获得优秀,一同获省颁授“平安鼎”。
过去一年,全市政法机关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大力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持续探索多元解纷机制,进一步提升综合治理效能。
市委政法委出台《加强村(社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若干措施》,推动成立市综治中心,23个镇街全部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249个村(社区)完成提质升级建设。
全市法院、检察院与各镇街签订“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合作框架协议”,常态开展“人民法官下村居”“检察官接待日”等活动,全市法院诉前成功调解案件53050件。
法官在社区开展法律咨询服务
市公安局打造“警格+网格”融合模式,将677名民警充实到基层,建立社区民警每周联系见面村(社区)书记、治保会主任制度,培训“香山义警”4507人次,组建社区调解团队283个。
市司法局推动成立中山市行政争议调解中心,搭建矛盾纠纷化解联动平台,组织人民调解员、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等社会力量参与调解,全市基层人民调委会共受理调解矛盾纠纷1.95万宗。
市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发出首份行政复议调解书
23个镇街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建成基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服务站(点),打造“平安议事厅”“岐邻议事厅”等村(居)民议事平台,东区街道综治中心、横栏镇综治中心及坦洲人民法庭获评2023年度省“1+6+N”工作体系建设先进典型。南头商会获评全国“商会调解培育培优行动中工作突出的商会调解组织”,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基层镇街商会。东凤镇打造“助薪安”劳资纠纷调解服务队和“凤心语”婚姻家庭调解服务队,实现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全市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全年确认见义勇为人员91人,同比增长近一倍,创历史新高。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社会治理千头万绪,但群众的获得感始终是中山政法机关开展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优化法治服务促发展
2024年6月30日,深中通道正式投入使用,这个横跨珠江口的“超级工程”,使中山从珠西枢纽一跃成为“湾区之心”。全市政法系统如何与深圳实现社会治理跨界接轨,也成为了摆在眼前的一道必答题。
一个多月后,深圳市宝安区航城街道、中山市南朗街道两个跨界调解室揭牌成立,这标志着深中跨界调解工作正式落地。各项推动社会治理融合的举措纷纷落地:与深圳市法院、检察院等签订合作协议,形成《中山市对标深圳法治先行示范城市建设首批经验成果工作任务清单》,多所深圳律师所在我市设立分所……中山政法机关以多项扎实的举措,推动两地治理跨界接轨。
过去一年,全市政法机关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和战略部署,持续提升法治营商环境建设水平,为中山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成立“中山法院破产事务调处中心”,打造“爱企驿站”省级检察品牌,积极推行“2+2”包容审慎监管模式,推动出台《中山市户口迁移登记管理规定》新政策,中山法治化营商环境案例入选第二届《法治时代》创新论坛“2024年法治创新案例”。
检察机关通过“爱企驿站”向企业提供专门法律服务
深化全面依法治市,推动出台全省首部“接诉即办”规章——《中山市接诉即办工作办法》,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为群众提供法律公共服务超26万人次。
创新“八个一”工程,设立爱企驿站、检企法治会客厅等,解决企业司法诉求52个,服务企业1800余家,为企业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66亿元。
法治化营商环境是吸引企业、吸引投资、吸引人才的重要保障,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山政法机关以市场主体对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满意度为评价标准,不断地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筑牢政治忠诚显担当
打铁还需自身硬。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山、法治中山,离不开一支让党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政法队伍。
过去一年,全市政法系统紧紧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强镇兴村富民“13388”行动,忠诚履职、担当作为,不畏艰难、敢于斗争,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取得一项又一项进步。
全市政法系统195个集体和811名个人获得各级表彰奖励,涌现出“全国标兵拘留所”“全国一等车管所”“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个人”等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是政法队伍建设永恒的主题。全市政法系统积极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组织剖析身边案例、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等活动961场次,开展司法作风专项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集中整治,引导政法干警学纪知纪明纪守纪。
市委政法委举办全市政法系统领导干部政治轮训班,推动政法干警联学全覆盖。与市委巡察机构建立协同监督机制,联合对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开展政治督察和纪律作风督查巡查,完成首轮全覆盖督察巡查工作,推动政法单位忠诚履职。
2024年全市政法系统领导干部政治轮训班在市委党校开班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凡是未来,皆有可期。
2025年,全市政法机关以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为根本,以全面深化政法改革为动力,以落实和完善党管政法工作制度为保证,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山法治中山,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山实践提供坚实保障。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来源:市委政法委宣传和舆情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