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养老诈骗陷阱:守护老年人的“钱袋子”和“心头肉”

黄埔检察 2025-03-05 18:47

近年来,养老诈骗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对健康、投资和晚年生活的关切,精心设计出各种“高端大气”的骗局,致使不少老年人遭受财产损失,甚至陷入生活困境。下面,请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养老诈骗的常见套路、法律后果以及防范方法,帮助每一位长辈守住养老的幸福。

01

什么是养老诈骗?

养老诈骗是指以老年人为主要目标,通过各种手段骗取老年人钱财的违法犯罪行为。这类诈骗往往利用老年人信息不对称、法律意识薄弱或情感上的依赖心理,设计高回报、无风险的骗局,最终达到骗取财产的目的。

02

常见套路揭示

养老诈骗套路五花八门,但其本质都是通过编造谎言引诱老年人上当受骗。

保健品诈骗:用“健康焦虑”设套

刘奶奶今年70岁,常常腰酸腿疼。一日,她接到一个健康讲座的邀请,工作人员声称“只需参加就送保健礼品”。刘奶奶参加后,被讲师吓唬说:“如果不及时调理,您的健康会严重受损。”接着,对方推销一种“全能治病”的保健品,价格高达2万元,刘奶奶信以为真,买下了所谓的“神药”,但最终发现毫无效果。

套路解析:骗子利用老年人对健康的重视,冒充权威机构或夸大疗效,让受害者陷入健康焦虑,从而掏钱购买高价无效产品。

投资诈骗:以“高收益”诱惑

张大爷退休后,手里有一笔存款。一家“养老公寓项目”的公司找到他,承诺只要投资10万元,不仅每年分红10%,还可以免费入住高档养老院。张大爷将积蓄全投进去,却发现公司人去楼空,养老院也只是骗局一场。

套路解析:这类诈骗常以“高收益、零风险”为幌子,吸引老年人投资,但这些项目要么是空壳公司,要么早已计划跑路。

情感诈骗:打“亲情牌”骗取信任

吴阿姨独居多年,平时喜欢刷社交平台。一天,她在网上认识了一位“温柔体贴”的男子,对方嘘寒问暖,频繁表示关心。几个月后,这名男子以“公司资金周转困难”为由向吴阿姨借了10万元。拿到钱后,对方随即消失。

套路解析:骗子利用老年人对陪伴和情感的渴望,编造身份和感情谎言博取信任,最终实施诈骗。

假冒公职人员诈骗:虚构“政策福利”

王爷爷接到一通电话,对方自称是“民政局”工作人员,告知他符合“养老补贴”条件,但需要先交1万元“手续费”才能领取补贴。王爷爷交完钱后发现被骗。

套路解析:骗子伪装成政府工作人员,以补贴、养老金等政策为诱饵,让老年人支付虚假的“手续费”。

03

法律后果与处罚

养老诈骗不仅严重侵犯老年人的财产权益,还触犯我国相关法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养老诈骗可能涉及的罪名如下:

1

诈骗罪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同时,根据最高法、最高检《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第一款第四项之规定,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可以依照诈骗罪的规定酌情从严惩处。

2

生产、销售、提供假药罪

生产、销售假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药品使用单位的人员明知是假药而提供给他人使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3

生产、销售、提供劣药罪

生产、销售劣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药品使用单位的人员明知是劣药而提供给他人使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4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5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

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04

检察官建议

要想守护好老年人的“钱袋子”,需要老年人自身增强警惕,同时家属和社会共同努力:

提高防骗意识

了解常见的诈骗手段,不贪图便宜、不轻信“高回报”。遇到陌生电话、短信要求转账时,第一时间与家人沟通。

审慎对待投资和消费

投资前多了解项目背景,拒绝“口头承诺”和“隐秘协议”,不盲目被高收益诱惑。购买保健品时认准国家批准的正规产品,不迷信所谓“神药”,不要跟风,理性购买。

拒绝陌生链接和个人信息泄露

不随意填写个人信息,不在未经核实的网站注册。若接到自称“政府工作人员”的电话,务必拨打官方电话核实。

多关爱老年人

家人是老年人的第一道防线,应多陪伴、多沟通,及时发现他们的异常行为。帮助老年人学习基本的法律知识和网络安全常识。

积极举报诈骗线索

一旦发现可疑行为,及时拨打110报警,或通过国家反诈中心APP举报,避免更多人受害。

养老诈骗,不仅是一场财产争夺战,更是对社会善意和老年人尊严的严重破坏。保护老年人的权益,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让老年人不仅安享晚年,更能感受到尊重和关爱。

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多一些警惕,多一些关怀,守护老年人的“钱袋子”和“心头肉”,共同为老年人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

///

文丨72

编辑丨江

<第2483期>

转载请注明:黄埔检察

部分编辑素材来源于网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