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生态发展新蓝图!清远3个专项规划草案正在公示

作者 黄剑琴 2025-03-11 18:30

3月10日,由清远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组织开展的《清远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232035年)》《清远市公园体系规划(2023—2035年)》《清远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20232035年)》等三个专项规划,目前已形成规划草案,正在公示中。这三个专项规划旨在进一步完善清远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动清远高质量发展,实现“山水名城、岭南绿都”的目标愿景。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构建绿色网络,提升城市品质

规划范围包括市域、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的四街一镇(以下简称“四街一镇”)三个层次。规划目标提到,近期至2025年,巩固筑牢粤北生态屏障,维育市域生态空间,进一步优化城市蓝绿网络格局,形成均衡可达的绿地布局。中期至2030年,市域绿色生态网络逐渐完善,绿色生态格局凸显,绿美清远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山水名城、岭南绿都”的特色景观风貌进一步彰显。远期至2035年,全面建成多类型、多功能、网络化的高质量绿色生态空间,构建结构合理、互联互通、功能丰富的蓝绿休闲网络,全面建成系统完善、生态安全、全民共享、服务均好、功能健全的城市绿地系统,树立粤北现代化绿美建设新样板,实现“山水名城、岭南绿都”的建设目标。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构建“一核六芯多源,两屏两廊”的绿色生态空间结构。以中心城区为绿核,各县市中心城区为绿芯,多个自然生态源地为支撑,强化北部和中部两大生态屏障功能,通过北江、连江生态廊道串联,保障城市生态安全。

同时,将区域绿地划分为生态保育、风景游憩和生产绿地三类。生态保育绿地保护和恢复生态公益林等,提升生态景观;风景游憩绿地在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开放休闲功能;生产绿地培育优质苗木,为城市绿化提供支持。此外,打造全时段活力绿道,鼓励夜间活动,增设商业和休闲设施,激活绿道经济。

中心城区构建“一环两带三芯,六区多点”的绿地空间结构。“一环”由线性廊道沿线绿地构成生态翠环;“两带”依托北江、滨江打造综合性生态景观带;“三芯”指飞来湖、松苏岭、燕湖新城绿芯;“六区”为外围生态价值区;“多点”是指各类城市公园游憩节点。在绿地分类规划上,增加公园绿地规模,重点布局在人口增量大及绿地与人口不匹配的区域;结合公共设施布局广场用地,控制规模;严格管控防护绿地,转换闲置绿地功能;依据建筑和用地属性管控附属绿地。同时,完善“四横三纵”绿道网络,加强区域、城市和社区绿道建设,促进公园连通和水绿融合。

在道路绿化方面,完善高快速路、国省道绿带建设,打造特色林荫路,营造“路景相融、应绿尽绿”的场景。树种规划坚持适地适树,采用白兰、榕树等乡土树种,推广市树白兰和市花簕杜鹃、禾雀花,提升城市绿化特色。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建立分级保护体系和数字化管理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构建保护体系,保护植物物种、生态系统、基因和景观多样性。防灾避险绿地规划形成三级体系,合理布局并配备完善设施,保障市民生命财产安全。

公园体系规划:打造多元公园,促进城园融合

该专项规划范围包括市域、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的四街一镇三个层次。以建设美丽宜居的公园城市为总体目标,构建级配完备、类型多样、布局均衡、功能丰富、特色彰显、管理有力的市域公园体系,以蓝绿结合、要素齐全、品质出众、居民满意为抓手,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推进人与自然深度融合,建设成为望山见水、百步入园的“山水名城、岭南绿都”。

市域公园构建四级四类体系,满足多元需求。“四级”即市级、县(市、区)级、镇(街道)级、村(社区)级;“四类”包括城市公园、乡村公园、郊野公园和自然公园。综合公园完善功能配套,选址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地区;专类公园结合城市需求设置,体现特色价值;社区公园结合社区生活圈布局,增加数量;游园(口袋公园)利用闲置用地建设,实现300米见绿;乡村公园结合乡村特色资源布局,提升绿化环境;郊野公园整合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生态并提供休闲服务。同时,衔接自然公园保护利用,推动各类自然公园分类发展。

中心城区公园以绿芯引领构建三大公园集群,以翠环串联各类公园,围绕“五边”优化布局。通过水绿融合打造水系沿线带状公园,展现岭南水美特色;文绿融合彰显城市文化魅力;城绿融合建设多层次山水风景链。在公园提质增量上,固强补弱提升老公园品质,丰富品类打造多元化公园,便民均衡覆盖不同区域,见缝插绿增加公园数量。此外,明确各类公园建设指引,综合公园体现山水特色,专类公园强化特色营造,社区公园结合生活圈布局,游园(口袋公园)注重人性化设计,郊野公园培育自然游憩功能。

四街一镇分期建设规划以提升现状公园服务能力、补齐社区公园和游园(口袋公园)建设短板、彰显清远地域特色为策略。近期推进公园建设,完善体系框架;中期建成特色公园体系,提升建设品质;远期全面建成功能完善的公园体系。同时,实施公园集群建设、活力提升、儿童友好公园建设和共建花园计划,打造示范公园群,提升公园活力,建设儿童友好空间,鼓励公众参与公园建设。

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守护生态根基,实现和谐共生

清远市生物多样性丰富,拥有多种珍稀濒危动植物和丰富的生态系统。但目前存在生物多样性本底不清、保护制度不完善、治理现代化水平不高、公众保护意识欠缺等问题,限制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发展。

该专项规划的总体目标是构建布局合理、管理高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建成宜居生态园林城市。近期初步建立保护管理体系,开展本底调查;中期建立监测评估预警体系,提高治理水平;远期完成本底调查,建成先进的保护体系,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平台。

围绕上述目标,该专项规划明确清远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任务和重点工程。主要包括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构建监测网络,健全评估机制,实现一体化动态监测和数字化治理。构建生态保护格局,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强化动物迁徙区和栖息地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建立就地和迁地保护体系,探索建立物种资源库,开展引种驯化,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实施山水林田湖系统修复和生态修复重大工程。保育乡土植物资源,研究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规范经营活动,构建生态产品体系。加强生物技术安全检测管理,强化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和智慧管理,完善公众监督机制。建设科普教育体系,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丰富文化品牌。

这三项规划的公示时间为:2025年3月7日至4月6日(共31天)。市民可在公示期内通过邮寄或电子邮件反馈意见,共同参与城市生态建设。

南方+记者 黄剑琴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林伟杰
校对 蓝淑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