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莞市东江下游片区水质提升及排水管网提质增效项目(一标段)第一阶段工程(下称“东江下游片区项目”)、寒溪河流域水质提升及排水管网提质增效项目(一期)第一阶段工程(下称“寒溪河项目”)正式动工。
作为两项工程总包方的战略合作单位,东莞市城市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东莞城工集团”)紧扣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下称“百千万工程”)生态建设要求,以系统性思路推进东莞水环境提质增效,助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乡村。
双线并进,织密水生态“防护网”
水污染治理是“百千万工程”中重要的人居环境整治工程,东莞城工集团积极与央地国民企共结发展纽带,成功参建两个工程,并以系统性思维统筹推进治水工程建设。
东江下游片区项目覆盖虎门镇,重点实施管网查缺补漏、管网改造、暗渠整治、雨污分流、水环境治理及内涝点整治等六大工程,最大铺设DN1500排水管网,显著提升污水收集效率,着力破解区域排水瓶颈问题和水质提升问题,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基础设施支撑。
东江下游片区项目施工示意图
东江下游片区项目施工示意图
寒溪河项目则围绕“源头污染管控、市政管网整治、河涌综合整治、长效管理”四大板块展开,重点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实现水质提升及排水管网提质增效的最终目标。两个项目的实施,将优化区域水环境质量,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多维联动,打造标准化施工
为确保工程安全高效推进,东莞城工集团前期组织两大项目团队赴在建东莞市供水管网更新改造二期工程(中堂标段)(下称“中堂管网项目”)实地观摩。通过巷道施工协调、村民沟通机制、占道施工管理等多场景经验共享,梳理形成管网施工标准化流程,并编制发布《管网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图册》,从施工围挡设置、安全标识规范到交通疏导方案,为两大项目团队提供全流程标准化指引。
两大项目团队在中堂管网项目进行经验学习
两大项目团队在中堂管网项目进行经验学习
项目团队同步强化全过程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管控措施。寒溪河项目开工首日即执行三级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及每日晨会制度,并通过“每日收方”机制确保工程计量规范;东江下游片区项目则注重协同联动,积极与镇街相关主管部门对接,联动代建单位、总包单位开展施工点位的现场踏勘,提前介入施工现场管理工作。
东江下游片区项目团队联动镇街、代建单位、总包单位提前实地踏勘施工点位
东江下游片区项目团队联动镇街、代建单位、总包单位提前实地踏勘施工点位
国企担当,护航民生工程
项目开工当日,东莞城工集团相关负责人李杰、安全环健中心负责人刘卫雄赴东江下游片区项目现场督导。“治水是基础工程,更是民心工程。”李杰表示,东莞城工集团将严格落实国企责任,坚守质量安全底线,以高标准、高要求推进项目建设。
开工首日,东莞城工集团李杰、刘卫雄在东江下游片区项目现场督导
开工首日,东莞城工集团李杰、刘卫雄在东江下游片区项目现场督导
“从施工方案编制到材料进场验收,每个环节必须严格执行集团每日收方等管理体系,坚持准确性、及时性和多方参与性,让工程真正经得起群众和时间的检验。”刘卫雄补充道,项目团队已科学评估沿线地质条件、管网布局、施工环境等要素,确保施工方案切实可行。
从中堂管网建设到治水系统工程,东莞城工集团的治水实践,恰是“百千万工程”落地乡村的缩影——以基础设施“里子”撑起绿美乡村“面子”,用生态治理提升城乡发展“含金量”。随着两项治水工程的逐步落地,东莞水环境提质增效行动将实现新的突破,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基底。
撰文:林海金 施美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