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论文陷“图片雷同门”,深圳二院称不存在造假

2025-02-25 16:24

近日,有自媒体发文表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团队2022年发表于国际期刊《Bioengineered(生物工程)》的一篇研究论文中,部分实验图片与其他研究存在雷同,引发关注。对此,该医院相关负责人向南方+表示,正积极与病理公司沟通,查找图片问题原因,不存在所谓的论文造假。

研究真实性遭质疑,多张图表“意外重叠”

该论文于2022年5月,发表在《Bioengineered》上,(论文题为《LncRNA MALAT1 promotes ten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tendon-derived stem cells via regulating the miR-378a-3p/MAPK1 axis》),主要探讨相关遗传信息在肌腱干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机制,通讯单位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足踝外科手外科。

2025年2月,读者Rene Aquarius在“PubPeer ”论坛上评论表示,该论文研究中呈现的图表与另一项研究中呈现的图表之间存在意外重叠(见下方附图),将通知出版商解决此问题。

图片“意外重叠”的另一篇论文,于2022年2月同样发表在《Bioengineered》上,(论文题为《CircularRNA circ_0071269 knockdown protects against from diabetic cardiomyopathy injury by microRNA-145/gasdermin A axis》),主要探讨环状 RNA参与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发展。论文相关单位包括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等。

对比论文信息可以发现,两篇论文的作者未见重合,论文的研究领域存在差异。

据了解,“PubPeer”网站建立于2012年,鼓励科研人员对已发表的论文进行评论,评论内容可以是批评、质疑、改进建议等内容。

相关期刊曾被纳入名单,预警“论文工厂”

2024年2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团队发布了2024 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名单将《Bioengineered》纳入其中,预警原因为“论文工厂”。

发表团队表示,2024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聚焦以下两类问题:破坏科研生态良性发展的学术不端行为,例如引用操纵和论文工厂;影响我国学术成果的国际化传播、出版经费有效使用的不当行为,例如中国作者占比畸高(结合APC费用、期刊学术声望等多个因素综合判断)。

该团队提醒:期刊预警不是论文评价,更不是否定预警期刊发表的每项成果。预警期刊旨在提醒科研人员审慎选择成果发表平台、提示出版机构强化期刊质量管理。

医院:不存在造假,病理公司将澄清图片问题

针对网络质疑,南方+就此联系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文实验标本部分特殊染色需要借助专业公司仪器完成并通过病理显微镜拍照发回给我们医生。根据目前发现的雷同图片,正在积极与病理公司沟通联系,找原始切片,及核对原始数据,查找图片问题原因。”

“后续该公司会出具问题说明函,澄清图片问题真相,因我院标本送达公司时间很早,不排除我们标本病理图片被发给了其它医院。不存在所谓的论文造假。”上述负责人解释。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官网显示,该院始建于1980年,1996年创建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是深圳市首批两家“三甲”医院之一。足踝外科手外科成立于2015年,分成两个专业:足踝外科、手外科,现有医师1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1人,博士学位1名,硕士学位9名,科研人员博士后1名。

南方+向院方提出了进一步了解“涉事论文中争议图片的追溯记录”“事件调查进展与公布规划”等问题。截至发稿前,该院暂未回应。

采写:南方+

编辑 李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