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廖瀚
岁岁菊花,岁岁倾城。2024年的最后一个月,延续数百年、纳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文化活动——小榄菊花会,办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体验。
在线下,20天的菊花会共吸引海内外游客超136万人次,是小榄菊花园建成以来迎来的最大客流。这一客流量达到了中山唯一5A级景区——孙中山故里旅游区2023年接待游客数量的近三成。对于一项限时、限场地的文化活动来说,堪称“惊人”。
在线上,2024年小榄菊花会也呈现出独一无二的热度。一方面,菊花会得到了央视《中国舆论场》《远方的家》等栏目多次聚焦,在海内外主流舆论平台被广泛报道;另一方面,包括香港知名演员陈豪在内的许多名人主动“打卡”菊花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也发布了各种关于小榄菊花会的“游玩攻略”。据不完全统计,活动期间,菊花会相关话题在微信朋友圈、抖音、微信大号自媒体曝光、阅读量超2亿次。
多个维度的表现,印证了2024小榄菊花会是一场主流舆论关注、民间热情高涨、游客体验精彩的文旅活动,也是这项民俗活动纳入国家非遗以来文旅融合效果最好的一次。
为何2024年小榄菊花会热度如此之高?它与往年菊会有何不同?从背景、形式与内容来看,这场菊会主要体现了三重变化——
城市格局的变化,推动了小榄镇完成一次真正的形象升级。深中通道通车以来,小榄镇涌入大量游客——2024年1—10月,小榄镇餐饮业增长17.8%,住宿业增长6.6%,菊花宴、脆肉鲩等小榄美食受到追捧,本土特色餐馆“爆满”成常态。格调风雅、美食清新、配套齐全的小榄,从一个湾西小镇变身为湾区游客出行重要目的地。
菊花会内容的优化,完成了菊城文化一次高效的文化输出。菊花会在景点设计方面引入深圳专业设计团队,将小榄传统菊花文化和现代美学相结合,优化菊花造景之间的园林景观空间布局,游客的游园体验明显提升。农文旅的有机融合,增强了旅游体验的丰富度。传统文化元素经过提炼美化,吹起“国潮”新风,既赢得了游客的好口碑,又为线上传播与发酵创造了新热点。
组织形式的改进,打造了菊花会一次真正的旅游创新。往年,菊花会“停车难”“吃饭难”“如厕难”是游客吐槽的焦点。本届菊花会进一步提升了交通运行服务保障能力,开设了菊花会免费接驳专线,接送旅客超22万人次,并充分利用周边商圈等停车场加强停车场规划设置,增设固定和临时卫生间,“停车难”“如厕难”等问题得到缓解。
而在菊花园中,美食元素空前丰富。美食区与创意集市区范围被大幅拓展,共设置了53个美食区展位和40个干货区展位,游客享受高品质餐饮的需求得到了满足,菊花会期间消费额超2400万元。
这些新变化、新优化、新改进,共同构成了小榄菊花会从规模、内容到形式上的升级,推动小榄菊花会又一次在文化创新、文旅融合上走向新高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