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新兴,仍是一片生机盎然。从县城中心到广袤乡野,一个个项目加快建设,一条条生产线高速运转,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热潮。
新兴县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和投资潜力400强、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全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圆满完成教育评价改革省级试点任务;新增省级主题旅游精品线路2条、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云浮建市30周年。新兴县切实扛起“走在前”“作示范”的使命担当,坚定对标对表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各项改革部署,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引擎,紧紧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365”竞标争先体系,结合县委“135”发展战略、“138”具体部署,聚焦高质量发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绿美新兴生态建设、民生福祉等工作,敢闯敢试、争先进位,以点带面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新进展,为新兴加快打造“融湾先行示范县”、奋进“全国百强县”,全力争当云浮现代化建设排头兵蓄力赋能。
新动能:高质量发展“加档提速”
走进太平镇,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水源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进入项目主体工程施工建设,上水库、下水库两大库盆已现雏形,广湛高铁新兴南站站房主体结构临近封顶;步入新成工业园,一个环境优美、高品质的产业园区映入眼帘,广东东纤纺织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排排整齐排列的针织机器正在运转,伴随着机器声,工人们有序分布在各个作业点,加紧赶制订单;置身新兴县中医院易地新建项目建设现场,主体建筑已呈现全貌,正有序开展室内装饰装修作业、园林绿化、管网铺设等工作……
基础设施工程加快建设,产业工程提速推进,民生保障工程加紧实施……2024年,新兴县坚持项目为王,持续实施“项目引建年”行动,以拼搏奋进的姿态大抓项目落地,大抓建设质量,大抓投产达效,各个重点项目建设紧锣密鼓、如火如荼,不断刷新“进度条”、跑出“加速度”,从“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和“实景画”。
据统计,2024年,新兴县安排县重点建设项目共78个,总投资512.6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8.6亿元。前11月,78个县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2.5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93.14%。其中,基础设施项目完成年计划的85.62%,产业项目完成年计划的101.91%,民生保障项目完成年计划的85.18%。
重大项目跑出“加速度”,背后彰显的是一个地区发展能级的持续提升。百舸争流,改革者进。新兴县坚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以完善发展平台、优化营商环境、培育新质生产力等重点领域改革为抓手,乘势而上、聚势而强,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持续迸发新动能。
工业园区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产业集聚区。新兴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聚焦用力,持续改善工业园区软硬环境,从加强队伍建设、做强产业主平台、做大园区经济总量、提升服务企业效能等方面加力提速,不断增强园区承载力、竞争力,努力实现园区企业运行稳中向好,为县域经济的腾飞注入强劲动力。
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新兴县规上工业增加值30.48亿元,增长5.7%。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长4.2%,制造业增长5.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1%。支柱产业中,金属制品业增长28.7%,医药制造业增长6.7%……系列数据的背后,是新兴县制造业企业的厚积薄发,彰显出经济增长新动能正持续壮大。
老牌产业“生强枝”,新兴产业“发新芽”。2024年,新兴县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统筹好“转型期”的传统产业、“风口期”的新兴产业和“萌芽期”的未来产业,加快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加大传统工业企业技改力度,推动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
营商环境是县域发展的软实力和竞争力。2024年,新兴县主动对标湾区城市标准,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积蓄澎湃动能。以法治政府、数字政府等先导性改革为突破,扎实推进一窗通办、跨城通办、免证办等便捷服务。完善政企常态化沟通协商机制,落实好“服务企业接待日”“领导联系服务”“一企一策”“首问负责”等制度。严格落实“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机制,完善招商引资、招标投标、市场准入、社会信用、产权保护、公平审查等体制机制,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新成效:“百千万工程”全面落地开花
明基水产、恒业养殖分别入选国家、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新城镇荣获“中国淡水(特种)鱼苗之乡”称号;新兴县科创中心建成使用,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工程中心各2家,大华农和先丰不锈钢2家企业入选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新增省级主题旅游精品线路2条、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办好了凉果、香荔、竹笋、不锈钢等系列特色产品商贸活动;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个,农房风貌品质提升3655栋,打造农房风貌示范带3条……
2024年是新兴县“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实现全面突破的关键之年。这一年,新兴县坚定扛起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创先类典型县使命,掀起苦干实干、创先争优的强劲势头,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咬定青山的韧劲毅力抓好“百千万工程”,进一步激发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扎实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新兴县坚持产业为要、创新引领,全链条布局、全方位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代农业、金属智造、文旅产业、排米粉、预制菜、凉果“六大百亿产业集群”加速集聚成势。全县建成全国农业产业强镇3个、“粤字号”农业品牌示范基地3个,培育省级区域公用品牌3个、省级名特优新农产品4个。
值得一提的是,新兴县探索实施“政银企村(户)”共建模式,通过政策撬动、金融“贷”动、产业驱动、联村共建,破解产业发展瓶颈,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24年前三季度,在“政银企村(户)”等模式带动下,新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3.07亿元,增长7.1%。分行业看,农业产值25.38亿元,增长1.8%;林业产值10.16亿元,增长1.5%;牧业产值62.14亿元,增长10.3%;渔业产值3.75亿元,增长2.2%;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1.64亿元,增长10.5%。
聚焦人居环境“提颜增质”,新兴县以每周二为“人居环境整治日”为抓手,落实县镇领导包村、“双报到”单位联村机制,充分发挥“百千万工程”互助工作队作用,带动群众投身到人居环境整治中。
如何让干净整洁的村庄环境长长久久?关键要推动群众认知从“要我美”切实转变为“我要美”。东成镇都斛村结合实施积分制管理,将人居环境整治、“最美家庭”建设、公益事业等内容纳入评分范畴,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共同参与到美丽庭院、美丽家园建设中,踊跃“扮靓”村庄。
农房披“新衣”,乡村展新颜。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乡村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房风貌的品质直接影响着村民人居环境的底色、幸福生活的成色。
置身新兴县二环路坡边路段,道路两旁的农房外立面已“披上新衣”,米黄色的外墙搭配橙色屋檐,让村庄呈现出整洁、美观、和谐的新气象,提升了道路沿线的整体“颜值”,为风貌品质提升工作提亮增色。2024年,新兴县切实扛起“省级农房建设试点县”的使命担当,以点带面分阶段逐步推进农房风貌品质提升工作,着力解决建设、资金和工艺等问题,扎实推进农房外立面风貌改造提升,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以农房“小变”促乡村“大变”。
人居环境整治,美“面子”强“里子”。新兴县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抓住重点部位,盯紧薄弱环节,“面子”“里子”一起抓,全力以赴打好打赢农房风貌品质提升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两大攻坚战”,推动实现人居环境再提升、绿化美化再推进、农房风貌再提升,奋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截至目前,新兴县12个圩镇均达到宜居圩镇标准,7个圩镇达到示范圩镇标准,太平镇、天堂镇创建为全省美丽圩镇示范样板,新选树培育2个省定典型镇和22个省定典型村。镇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8.51%。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100%。完成存量农房风貌品质提升3420栋,打造3条农房风貌示范带。
人居环境更“亮丽”,镇村发展才更有“底气”。步入太平镇大桥自然村,碧蓝天空下,屋舍俨然、乡径整洁……移步异景,赏心悦目,一幅和美乡村图景正徐徐展开,每天都吸引着周边的村民、游客前来“打卡”。太平镇以获评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和提质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为契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进一步擦亮农文旅品牌“绿色”名片。
随着农文旅融合向纵深推进,新兴县正撬动唤醒更多“美丽资源”,在打造推窗即景的田园风光中更好发展“美丽经济”,大小景点、和美乡村总是充满欢声笑语,游客三五成群,或打卡拍照,或健身休闲,或露营野餐,熙熙攘攘的人流让乡间烟火气氤氲升腾,进一步助力乡村产业旺起来、村民腰包鼓起来。
新景象:生态文明“绿色家底”优势凸显
“这里的梅花很漂亮,空气质量也很好,空气中有股淡淡的花香。”来到新兴县太平镇象窝山生态园赏梅的游客李先生向笔者说道,新兴县是“凉果之乡”,不仅青梅产量大,还是著名的赏梅胜地。“一年一度的赏梅,我从不落下,每年都来新兴‘打卡’,这里生态环境好,生活很舒适、惬意。”
2024年12月28日,梅开迎宾客·助力“百千万”——2024年新兴县梅花旅游季暨农文旅产业发展大会开幕式在翔顺象窝山生态园禅茶广场举行。梅林丛中,梅树枝头绽开簇簇香雪白花,装点着新兴名城之美,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享受芬芳梅香。
本次梅花旅游季活动将持续至2025年3月,以“开幕式+主会场+分会场”方式进行,相继开展“新兴优品”展销会及顺德新兴美食展、佛山(顺德)万人游新兴、走进新兴赏梅促消费,全面生动展示新兴的秀丽风光和人文历史,将青梅文化融入到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产业中,使文化和旅游发展呈现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可喜势头。
“新兴山好、水好、空气好,处处皆胜景。”“新兴生态环境真好,每次到这里都神清气爽,连呼吸都是甜的。”……这不只是到新兴县旅行游客的感受,更是50万新兴人民的共同心声。
新兴江如玉带穿城而过,天高云淡,层林尽染。日益提升的生态环境质量,正实实在在地转化为新兴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024年,新兴县厚植生态优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同步共赢,通过建机制、强治理、重发展、抓低碳、增福祉,上下联动聚合力,大力推动全民爱绿植绿护绿,“攒”下了喜人的“绿色家底”。
新兴县加快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全面打响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4年1—11月,新兴县地表水市考断面(陈舍)水质均值达到Ⅲ类,县级、乡镇级及以下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优良比例100%;县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31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8.8%,与去年相比上升3.9个百分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六项指标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要求;建立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联动监管机制,全县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全县城市区域声环境昼间平均等效声级值为57.0dB(A),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昼间平均等效声级值为65.6dB(A),声环境质量等级为一级(好)。向绿向美而行的新兴县,铺陈开一幅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画卷,绽放出最美“绿”动。
行走在新兴大地,公园、广场等城市中的“绿洲”棋布星陈,满眼的绿意,让人心旷神怡,充满生机与希望。2024年,新兴县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中心,以推动新兴林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任务,坚持一体推动,以规划为笔,以行动为墨,加力提速、攻坚突破,干群同心共同描绘绿美新兴美丽新图景,为新兴绿色发展新篇章书写注入强劲引领动能。
一方好山水,满眼皆生态。新兴县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加快油茶、笋竹、中药材、花卉苗木、经济林果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深入挖掘绿色生态产品文化内涵,活化利用丰富的森林、湿地、古树名木等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做好森林“土特产”文章,办好了荔枝节、竹笋节等节庆活动,全方位宣传推介新兴“土特产”,进一步提升群众“绿色福利”。如今,新兴县林下种养面积近10万亩,林业总产值超13亿元。
生态与发展共赢,颜值与产值兼收。接下来,新兴县将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并行,为加快打造“融湾先行示范县”、奋进“全国百强县”,争当云浮现代化建设排头兵奠定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新提升:民生福祉“再上层楼”
一批老旧小区,聚焦居民需求、民生痛点变靓、焕新;整合“散、小、弱”教学点43个,中心城区招生范围扩大至县城全域……在新兴县,奋力推动融湾高质量发展,新变化处处可见。
“真是改到我们心坎里了,点赞!”新兴人民的满意,是最大的肯定。以“绣花功夫”“绣”出新兴发展新气象,发展的活力和惠民的暖意,蕴藏在大街小巷、社区学校、工地公园等每个角落。
2024年,新兴县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办好解民忧、暖民心、惠民生的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为民”理念引领改革,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2024年9月10日,新兴县举行5项工程(翔顺敏行小学、翔顺敏行小学附属幼儿园、翔顺育才学校附属幼儿园、新城镇凤凰小学扩建二期、新城镇第一幼儿园迁建)落成仪式。这批学校(幼儿园)的竣工交付,是新兴全县上下勇担使命、赶超奔跑,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教育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的生动体现,是高标准推动义务教育学位建设的有力实践。其中,新增优质学位6160个,整合“散、小、弱”教学点43个,中心城区招生范围扩大至县城全域,进一步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让“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病有所医”,是老百姓基本的需求。新兴县加快构建以“游、养、食、药、医”为核心的大健康格局,推动卫生健康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县域医共体完成优化重组,县第三人民医院建成投用,县中医院易地新建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县域内住院率达90%以上,居全省第7位,被评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培育区;组织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下乡入户,开展免费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讲座、医共体专家义诊等服务;大力推进“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工作,引进帮扶专家团队,以“传帮带研学”形式大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面向老年群体,新兴在养老机构和“长者饭堂”场所广泛推广健康课程。
“每个周末,我都会来这里参加活动,可开心了。”“这不仅是一个学习培训的平台,还是一个交流休息的好地方。”……文明实践创新城,文明之花尽绽放。一个个理论阵地、一次次暖心服务、一桩桩惠民实事,新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从最初成立到现在的功能完善,深深扎根基层,创新实践活动,让文明之花绽放在辖区每一个角落,点亮百姓幸福生活。
目前,新兴县共建起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212个(中心1个、所12个、站199个),实现全覆盖;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8个、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驿站7个,完善优化“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县图书馆整合全县的数字文化资源,建设禅文化主题“数字图书馆”;县博物馆创新开设“博物馆”小程序,让用户通过音频、图片等轻松逛懂博物馆……
融湾先行,逐新而兴。这就是闻者向往、来者倾心、居者自豪的新时代新兴故事,与之同频共振的,是新兴的磁场效应愈加明显,发展势头更加强劲。
展望2025年,打造宜居宜业环境,厚植高质量发展沃土,新兴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策划:方镇彬
文∕图:梁桂婵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