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梅江区委九届八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梅江区委副书记、区长刘东峰代表区委常委会向全会作工作报告。
报告明确,2025年,梅江区的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速基本同步。重点抓好以下九方面工作。
(一) 在“百千万工程”上见成效
实施县域产业提升工程,推动烟草、电力产业产值破百亿元,服务保障博敏项目4月全面投产,新增数字经济相关企业300家以上,新引进现代农业和食品加工企业3家以上。净增“四上”企业30家以上。
完成长沙镇、西阳镇典型镇建设任务,推进三角镇、城北镇美丽圩镇建设。选育第三批典型村,推动第一、二批典型村在抓好人居环境提升的基础上加快农文旅融合。
改造提升35个老旧小区、5个农贸市场。推动八成以上行政村建成美丽宜居村,面上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10%以上。
(二)在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上谋突破
推动梅江印制线路板等优质产品纳入广州国企供应链,争取广梅投基金加大产业投资力度,加大力度承接湾区产业转移。
把握纵向帮扶、对口帮扶、驻镇帮镇扶村有利契机,完善联动招商机制,把梅江打造成为大湾区的产业转移“首选地”、科技成果“孵化地”、优质资源“供给地”。
(三)在实体经济发展上强质效
推动宏展、泓亚等项目建成投产。打造无人系统零部件制造基地。加快BPO产业园二期、梅州数智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打造呼叫(客服)中心集聚区和数智产业基地。围绕茂叶(梅州)一二三先导产业园建设,牵引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谋划建好城区物流产业园。力争招商引资项目实现计划投资额90亿元以上、完成实际投资18亿元以上。
加快总投资约250亿元的50个重点项目建设。打造粤东电商客服直播示范基地、“嘉应1733”等重点消费枢纽项目。
建好梅州经开区这一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全面完成低效工业用地整治任务,探索“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全力争创国家级经开区。
(四)在改革、开放、创新上聚动能
梅州经开区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力打造营商环境示范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优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机制。健全社区发展公司运行模式。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加大农用地整理和建设用地整理腾挪力度。探索宅基地使用权自愿有偿退出机制。
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等展会抓订单、拓市场。办好第七届世界客商大会梅江系列活动。
用好广东院士联合会平台,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开展产学研合作。引进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建设“人才社区”。
(五)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上促蝶变
完成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
加快鸿熙智慧渔业产业园(二期)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
深化农村“三大革命”,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自然村全覆盖。
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深化“无信访村(社区)”创建。
(六)在绿美梅江生态建设上树标杆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提质增效。
完成植树31.65万株。优化提升清凉山、百岁山绿美生态示范点。
用好林博会平台,引进应用先进林业技术,推动林业产业高端化品牌化发展。
(七)在打造文化强区上铸品牌
推动刘复之故居、林风眠故居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设非遗展示馆。
常态化推动“创文”“巩卫”工作,选树宣传“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等典型。
活化利用嘉应古城,支持客天下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开发更多高铁游、长寿游等精品旅游路线。
(八)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上固根本
扎实推进涉房地产领域隐患排查、风险化解,做好“保交房”工作。强化金融监管和风险监测预警,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
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深入开展“1+3”专项行动、“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持续加大“扫黄打非”力度。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
(九)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增福祉
强化就业优先导向,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2500人、促进创业400人。
深化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新增学位1000个。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推进学子大道延长线、泮坑水库到小密水库公路改造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建设22公里“四好农村路”。
南方+记者 魏丽文
通讯员 钟戈 钟伟才 陈绮冰 陈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