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诗意盈怀雅韵流年。
近日,广州市增城区推出“诗想者”第二十期“菊泉诗会”主题活动,用诗歌讲好增城故事,传播增城声音,助力广州“诗词之都”建设。
活动邀请全国、省、市著名诗人及增城区作家协会、东荡子诗歌促进会、荔乡诗社等社团的50多位诗人,于和煦冬日,走进清献园感悟菊坡清风,探访甘泉书院开展诗歌研讨,游览丝苗米展馆寻味千年农耕,沉浸图书馆感受诗歌流光溢彩,弘扬诗词文化,赓续岭南文脉。
清泉白石映斜晖
出处一生无玷玉,功名千载不刊碑。
广州增城,是南粤先贤崔与之、湛若水的故乡。增城区举办首届“菊泉诗会”,源自崔与之的“菊坡”与湛若水的“甘泉”,以期通过系列诗歌活动,传承崔与之务实清廉的精神脉络,赓续湛若水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
南宋名臣崔与之(1158—1239),字正之,号菊坡,被誉为“岭南儒宗”,创立岭南第一学派“菊坡学派”;其词风雅健豪放,尽显赤子情怀,有“粤词之祖”之称;淡泊功名,曾因“八辞参知政事、十三辞右丞相”传为佳话;为官廉洁奉公,谥“清献”,与唐朝名相张九龄并称“广东两献”。
崔与之诞生于增城区中新镇坑背崔屋村,增城为此修建了一座清献园以作纪念。众人行至古色古香的清献园,内设清风庭、立献厅、菊坡园三个主题馆,全方位展现崔与之的生平事迹、家风家训、为官经历,诗人们近距离感受崔与之“修身齐家”的文化理念,沐浴“跨映一代”的盛德清风。
南有丝苗,北有五常。位于增城区朱村街的增城丝苗米产业文化展览馆,是广州首个综合性丝苗米文化展示中心。增城丝苗米,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晶莹洁白、米泛丝光,素有米中碧玉的美誉。诗人们沉醉于飘香四溢的万亩稻田,聆听丝苗米农耕故事,探寻丝苗米源远流长的人文传说。
甘泉故里续文脉
时天下言学者,不归王守仁,则归湛若水。
岭南心学代表人物湛若水(1466—1560),号甘泉,诞生于增城区新塘镇,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历任礼、吏、兵三部尚书,构建“随处体认天理”心学体系,是与王阳明齐名的心学大家。
湛若水一生创办近40所书院,素有“甘泉书院遍天下”之美誉。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设立“甘泉书院”,旨在承甘泉遗风,谱书院新篇,寄托启智润心的美好愿景。众人在甘泉书院润泽天地的意象中流连,每一处风景都蕴含着无尽的诗意与灵感。
随后,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广东省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著名诗人世宾,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创办人黄礼孩等诗人、诗歌爱好者,齐聚甘泉书院游艺斋,参与“诗意增城”诗歌交流研讨会。
生活因文化而丰盈,因诗意而深邃。杨克表示,近年来,增城聚焦“诗意增城”“甘泉文化”“影梦成增”“文艺增城”等主线,文艺百花齐放,群众文艺活动日趋繁荣;世宾谈及诗歌应当守正创新,鼓励从传统中生发出新意;黄礼孩建议持续整合高校力量进行诗歌创作。
诗意栖居咏增城
追溯先贤风雅,咏叹诗意增城。
当日下午,“菊泉诗会”开幕式在书香浓郁的增城图书馆举行。杨克代表中国诗歌学会致辞表示,增城诗歌文化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近年成功创建“中国诗歌创作基地”,被中国诗歌学会授予广东省首个“中国诗歌之乡”称号,举办“菊泉诗会”对塑造增城文化形象,传承增城城市精神,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广州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谭晓红致辞认为,增城诗风雅韵源远流长,增城在广州诗歌文化中奋勇争先,“菊泉诗会”是传承发扬菊坡、甘泉文化,不断擦亮增城文艺名片的重要体现。
中共广州市增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廖平致辞表示,增城持续推动、繁荣诗歌创作,推出“菊泉诗会”“诗想者”等诗歌文化品牌,将以此次诗会为契机,进一步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打造湾区诗词创作高地。
随后,“菊泉诗会”诗歌朗诵会在增城区朗诵协会会员、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师生的精彩演绎中拉开序幕,朗诵会分为“追溯·先贤风雅”“咏叹·诗意增城”“诗话·筑梦同心”三个篇章。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增城区朗诵协会林海倾情演绎了崔与之的《水调歌头·题剑阁》。词作气势雄伟,格调高昂,表达了崔与之心系社稷安危、深深怀念岭南家乡的真挚情感。
温晓伟则深情诵读南粤先贤湛若水的诗作,“移枕见远山,开窗得清风”,现场观众渐渐沉浸于增城的静谧与清凉,然后跟随朗诵者刘井彬的节律,“门对横江心似水,我歌浩浩万江秋”,将思绪扩展到更为广阔的江畔美景。
落落千百载,人生几知音。湛若水与“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一见定交,王阳明诗云“但使心无间,万里如相亲”。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生朗诵了湛若水的《九章》、王阳明的《八咏》,通过二人吟咏对话的形式,引领观众领略两位先贤的卓然风采。
千年古邑增城,何仙姑文化与荔枝文化生生不息。“已趁群真入紫微,故乡回首尚迟迟”,吟咏者高玉婷、王笛璇、许晓倩与现场观众一同感悟何仙姑对故乡的深情厚意;森凡深情吟诵杨克所作《荔枝杂咏》“满树的荔枝,像世间所有的名字”,赋予挂绿、仙进奉等荔枝品种独特意蕴与盎然诗意;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生诵读黄礼孩的《在增城遇见花神》《去增城摘荔枝》,走进充满诗意与梦幻的增城世界,感受作者对增城生活的向往。
王羽、陈雅丽诵读了增城诗人巫国明的诗歌《诗意增城》,描绘增城的“洞天福地”:“醉雾朦胧/天下美景/无敌画廊增江”;敬妍雨、巩子轩朗诵了荔乡诗社李鸿昌的诗词《增城史诗》,将历史与山水紧密联系,展现增城深厚的人文底蕴。
此次活动由中国诗歌学会、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中共广州市增城区委宣传部、增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增城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共同主办。
近年来,广州市增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精心打造“诗想者”文化品牌活动,结合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节庆、增城景区景点等,成功举办十九期主题活动,将诗意的种子广播于市民心田,持续擦亮“中国诗歌之乡”文化名片,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质。
采写:南方+记者 李鹏程
摄影:何瑜东
通讯员 陈端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