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 | 云安区委书记、云浮新区(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梁玉莉:落实“五个聚力” 乘势奋进开新局

南方+  2025-01-15 09:04

云安区位于珠江三角洲与大西南之间的交通节点,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西江“黄金水道”贯穿其中。辖内云浮新港是广东省内河第一大港,这使得云安区成为连接东西部的重要枢纽‌。

近日,云安区委书记、云浮新区(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梁玉莉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要主动做好云浮“服务”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大文章,对于云安来讲,就是要全力融入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力服务新阶段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全力落实市委“东融湾区、西接RCEP”策略,在服从大局、服务大局中贡献云安力量、展现云安担当。

“三大积极变化”交出亮眼成绩单

南方日报:回顾2024年的发展印记,云安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交出怎么样的成绩单?

梁玉莉:过去一年,云安区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365”竞标争先体系,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扛起“全力打造云浮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使命任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勠力同心抓发展、攻坚克难求突破,推动云安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承压而上、逆势突围。取得了“三大积极变化”:

一是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效初步显现,县域经济实现“量质齐升”。去年以来,一批百亿级十亿级的新产业新项目挑起大梁,总投资超200亿的“央地共建”项目中电建绿色建材产业园顺利动工,总投资超50亿的华润西江发电厂项目投产运营,总投资超20亿的翔海光电“产业转移”项目产销两旺,新质生产力对云安工业的驱动成效逐步显现。前三季度,在全市公布的19个主要经济指标中,云安有6项指标增速位列全市第一,其中GDP增长6.1%,在全省15个消薄类区中排名第一、全省122个县(市、区)中排名第九。

二是城乡生活空间提质增颜,群众生活品质持续升级。我们一体推进解决农村“三件难事”、答好人居环境建设“四道题”、打赢“两大攻坚战”,全区有条件的行政村通双车道完成率达99%,省典型村污水治理率100%,农房风貌提升数量同比增长267.3%,荣获2023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是云浮唯一上榜的县(市、区)。补齐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短板并渐次丰富内涵。深入开展党建引领乡村绿化“六个一”活动,示范带动群众24万人次,种植苗木14.9万余株。

三是云安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我们推动鲲鹏学校建设扩容提质,新增优质学位2585个,聚力打造省二医云浮医院,创新推行“交通+N”模式,推出“护学专线”“就医专线”等服务,促进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服务辐射城乡,实现“优质服务不出区,基础服务不出镇”。“村BA”、富林花生节、白石西瓜节等特色文化活动出圈出彩,办好办实“我的家乡我建设”、港澳同胞座谈会等活动,发起建区以来规模最大、地域最宽、范围最广的助力家乡行动。全力以赴防风险、除隐患、保安全,以化解矛盾为关键点完善基层治理体系,连续3年在市平安建设考评中获得优秀等次,被授予2023年度平安广东建设“平安鼎”,是全市首个获此殊荣的县(市、区)。

“湾区所向”与“云安所优”相结合

南方日报:云安坐拥西江“黄金水道”,有着良好交通条件,近年来越来越多湾区企业走进云安,安业西江畔。接下来,将如何进一步服务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梁玉莉: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把“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和“云安所优、云安所能”结合起来,更加主动服务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更好服务“一国两制”大局。

一是建设大湾区产业转移“大后方”。深化拓展“大湾区企业+云安资源”“大湾区总部+云安基地”“大湾区研发+云安制造”等产业合作模式,在数字信创、建材、化工、中医药等领域开展更多深度合作,更加主动融入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建设。

二是建设大湾区“菜篮子”。推动云安生猪、肉鸡、花卉苗木等绿色农产品生产接轨大湾区标准,借助大湾区市场推动云安“土特产”出山入海,构建起云安“土特产”与大湾区市场双向奔赴、携手共赢的协同发展关系。

三是打造大湾区“后花园”。瞄准湾区城市需求,立足都杨镇千亩樱花园区、湾边村网红打卡点等资源优势,持续扩大陈璘民俗文化活动周、“村BA”、渔获欢乐周等特色文化活动影响力,开发更多旅游度假、休闲康养等旅游产品,助力发展“农文旅+周末经济”,吸引更多大湾区市民来云安游玩消费。

四是扩大与大湾区交往“朋友圈”。立足云安实际和自身发展优势,以更优质服务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面向大湾区加强招才引智,不断扩大云安“朋友圈”。

五是加快打造“西江经济带”。聚焦建设广东内河航运物流中心、“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西江文旅产业发展新高地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云安的航运优势,全方位挖掘西江黄金水道经济价值,全面激发西江航运的潜能潜力和发展空间。加强与西江流域城市的产业共建、交通互通、生态同治,积极探索西江“两山”转化新路径,推动西江沿线生态价值转化。

推动市委全会决策落地见效

南方日报:全会提出“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责任感,聚力开启第二个‘云浮30年’奋进历程”,接下来云安将如何全力推动市委全会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梁玉莉:新的一年,云安区将锚定“打造云浮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目标任务,以落实“五个聚力”为抓手,为云浮乘势开启第二个“云浮30年”奋进历程、全面建设“六个云浮”美好愿景贡献云安力量。

一是聚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加快推动云安经济发展量质齐升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以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牵引,奋力发起消费场景培育、项目建设增效、云安制造提档、招商引资提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经济体制改革“六大攻坚”,让市场旺起来、生产动起来、经济活起来,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二是聚力推动高水平开放,在打造云浮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上拓展新空间。坚持“跳出云安看云安、跳出云安谋云安”,坚持以融入大湾区为牵引,以强化“西江经济带”联动功能为抓手,衔接“东融湾区、西接RCEP”政策布局,为云安各个领域的联通、贯通、融通按下“加速键”,以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开放,全方位拓展云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纵深空间,为云安加快打造云浮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提供重要支撑。

三是聚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在加快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上交出新答卷。锚定“一季度建立清单、二季度攻坚扩面、三季度全面验收、四季度复盘提升”这一施工图、时间表,聚焦产业发展这个根本、风貌提升这个基础、主副中心这个载体、改革突破这个关键、社会力量这个抓手,突出“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提升和全面发展,奋力攻坚“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任务。

四是聚力办成更多可感可及民生实事,在千方百计增进民生福祉上呈现新气象。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大力培育乡村中小微企业,构建“家门口就业服务圈”。依托“交通+N”模式进一步提高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提高对“一老一少”的关爱保障。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擦亮“八山一水一城”生态底色。加快打响云安“两山一水一英雄”文旅品牌,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让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精神生活更加富足。

五是聚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在构建更高水平法治云安平安云安上展现新作为。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底线思维和斗争精神,纵深推进维护政治安全专项行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持续开展“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抓好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坚决防范极端案事件。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抓实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真抓实干、再创新局。云安将认真组织全区党员干部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市委全会精神,把各方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为奋力推进广东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为云浮乘势开启第二个“云浮30年”奋进历程作出云安新贡献、彰显云安新担当。

南方+记者 冯焕哲

通讯员 云安轩

编辑 李恺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