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寒风渐起,空气中过敏原的浓度悄然攀升,使得众多过敏性鼻炎患者再次陷入了喷嚏连连、流涕不止的烦恼之中。
针对这一季节性难题,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推出了一项新的治疗方案——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为长期饱受过敏性鼻炎之苦的患者点亮了一线希望之光。
廖女士(化名)就是众多患者中的一员,她深受过敏性鼻炎困扰已超过十年。起初,通过常规药物治疗,如喷鼻药和抗过敏药,她的症状尚能得以缓解。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药物疗效逐渐减弱,并且出现了哮喘症状,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为了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廖女士走访了多家医院求医,尝试了多种治疗方案,包括针对螨虫过敏的脱敏治疗,但效果仍不理想。最终,她来到我院进行就诊。
耳鼻咽喉科黄雪琴主任告诉她,“针对您这样中重度持续性过敏性鼻炎的成人患者,如果在使用了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后,仍无法获得满意的疗效,可以考虑行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不仅对过敏性鼻炎效果好,而且对控制哮喘有很大帮助。”廖女士与家属再三考虑后,选择在我院行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
术后,廖女士鼻痒、打喷嚏、流涕症状明显减轻了。她对术后效果非常满意,感谢耳鼻咽喉科医生让她重新“活”过来。
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
过敏性鼻炎的新的治疗方法吧
一、什么是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又称为变应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暴露于过敏原(变应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其典型症状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涕、鼻痒和鼻塞;可伴有眼部症状,包括眼痒、流泪、眼红和灼热感等。
过敏性鼻炎患者一般在秋冬季表现会更严重。主要是因为秋季以后,空气中过敏原及真菌的浓度迅速上升。同时,秋冬季空气干燥、寒冷,当人体接触到寒冷空气时,容易对鼻腔黏膜造成一定刺激,引起过敏性鼻炎的发生。
二、过敏性鼻炎的治疗
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免疫疗法。
1.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组胺药和激素类鼻腔喷雾剂,这些药物可以缓解症状,但不能根治疾病。
2.免疫疗法:是通过定期注射过敏原,使人体对过敏原产生耐受,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2-3年的时间。
三、什么是翼管神经?
翼管神经由岩浅大神经和岩深神经在破裂孔处汇合而成,与翼管动脉伴行,出翼管前孔后直接融入翼腭神经节,然后又分出腭神经、鼻支、咽支和眶支,分别支配上腭部黏膜、鼻腔黏膜、鼻咽部部分黏膜腺体以及泪腺。
四、切断翼管神经的治疗原理
由于翼管神经的节前副交感纤维数量远多于节后交感纤维数量,鼻腔黏膜呈明显的副交感优势。过敏原刺激鼻黏膜后,主要通过副交感神经调节释放神经递质、神经肽及细胞因子等物质,引发血管充血、黏膜增厚、腺体分泌亢进等鼻炎病理特征。故切断翼管神经后,鼻黏膜血管收缩,血流量明显下降,从而达到缓解鼻腔黏膜高反应性、减轻鼻塞、流涕及哮喘症状的治疗目的。
五、手术创伤大吗?
这个手术是在鼻内镜下操作,精准、微创、安全、有效,平均住院日5-7天。翼管神经切断术历史悠久,以前受手术器械和技术的局限,会有眼干、泪液减少等并发症。但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分支阻断术,不会切断支配泪腺的神经,在高效控制过敏性鼻炎症状的同时,最大程度的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六、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适应症
1.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者;
2.经药物保守治疗或脱敏治疗方法无效,且症状影响生活,或不想长期用药者;
3.常年性发作,一旦停药即刻发作者;
4.药物出现副作用,或担心长期用药产生副作用者;
5.备孕女性,担心怀孕哺乳期间发作而无法用药者;
6.血管运动性鼻炎。
七、做了手术过敏性鼻炎还会复发吗?
翼管神经切断术切断的是神经,而神经是可以缓慢再生的,所以这个手术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短期症状,就长期而言是有复发的可能性。
八、手术并发症多吗?
关于术后并发症主要是干眼、头疼和硬腭麻木感,对于绝大多数患者,这些症状可以进行对症处理,轻微的甚至无需特别处理,一般会在术后2-3个月左右自行恢复。
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为过敏性鼻炎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然而,这种手术并不适合所有人,患者在考虑接受手术前,应该与医生进行充分的讨论。过敏性鼻炎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即使接受了高选择性翼管神经截断术,患者也需要继续避免过敏原,并定期随访。
科室简介
耳鼻咽喉科是一个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科室,历经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一支训练有素,技术精湛、作风踏实、服务态度一流的医疗、护理技术骨干队伍。科室是东莞市东南部片区规模及业务量较大的耳鼻咽喉科疾病诊疗中心,门诊量超过4万人次/年,建有内镜检查室、听力检测室、前庭检查室、变态反应检测室4个临床检测室,承担着医疗、教学、科研多重任务。现有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2人,技师1人,专科护士10余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2人。近年来,科室主持或参与省市级等课题10余项,发表SCI和中文核心论文20余篇。
专家介绍
黄雪琴
耳鼻咽喉科主任,耳鼻咽喉科学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耳鼻咽喉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近20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曾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香港中文大学、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培训进修学习。
社会任职:
中国康复医学会听力康复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分会头颈肿瘤防治分会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会耳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东莞市医学会耳鼻咽喉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听力残疾评定医师,广东医科大学“学科攀峰党员先锋岗”创建对象。
业绩成果:
主持及参与国家、省、市厅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和中文核心论文10余篇。副主编专著1部。
擅长:
拥有较丰富的中耳炎、眩晕、耳鸣、耳聋等疾病的诊疗经验,擅长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反流性咽喉炎、儿童鼾症如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的诊治,能熟练开展低温等离子腺样体扁桃体消融手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咽喉部肿物微创手术,耳内镜下鼓膜修补、人工听骨链重建、外耳道肿物切除、改良乳突根治等手术。
出诊时间:
每周一、三全天
END
声明:本文仅作健康知识科普,不作为具体治疗和用药建议。由于个体差异,用药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供稿:耳鼻咽喉科
通讯员:蓝倩
编辑:罗毓灏
责编:谢家明
复核:罗衬章
审发:李玉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