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惠城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在开局之年的基础上乘势而上,深化推进“强区活镇兴村”这一符合惠城实际、具有惠城特色的实施路径,有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镇域经济更有活力、乡村面貌有效改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实质性成效。获2023年省“百千万工程”考核“进位类区”优秀等次,成功入选“2024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区”;汝湖镇、横沥镇入选全国千强镇。
坚持高位统筹、协调联动,全力构建指挥有力、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明责任。树牢“市区一体、县区协同”理念,发挥中心区优势,以“长子”身份主动担当作为,在与市共进中实现借“市”发展,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
强机制。巩固深化区领导挂钩联系镇村、镇(街道)定期向区委常委会汇报、区指挥办与各工作专班协同联动等6项机制,强化统筹调度、层层压实责任。
践行动。创新编制“百千万工程”行动逻辑导图,细化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明确“施工图”和“任务书”,实行“挂图式作战”和“清单式推进”。安排专项工作人员常态化下沉镇村开展督促指导,帮助镇村发现、整改问题460余项。
坚持强化功能、彰显特色,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突出区的优势,集中集聚抓经济高质量发展。把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作为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主阵地,按照现代化专业化标准,集中资源力量建设好园区。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543.41亿元,同比增长8.1%,获评粤港澳大湾区最佳经济功能区。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8.3亿元,组织实施市政项目47宗,园区开发建设掀起新热潮。坚持“项目为王”,瞄准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大抓招商、大抓培育,全区准入项目(含签约协议)31宗,预计总投资116.37亿元;摘牌项目24宗,预计总投资63.39亿元。
发挥镇的特色,分类施策联城带村促发展。按照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对全区13个镇(街道)精准画像,将6个中心街道划分为“城市经济发展区”、4个工业基础较好的镇(街道)划分为“工业经济发展区”、3个山区镇划分为“三产融合发展区”,组团式打造一批商贸强镇(街道)、工业重镇(街道)、文旅名镇(街道)。推动5个乡镇全部完成“一镇一策”规划编制,因地制宜、分类推进3个典型镇(汝湖、三栋、马安)和3个重点提升街道(河南岸、小金口、水口)培育建设,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汝湖镇巩固深化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成果,发挥镇属国企作用探索圩镇整体化运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栋镇以演达故里、高铁元素为特色,紧抓建筑业央企助力契机,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心镇;马安镇探索“建、管、用”一体化模式,实现美丽圩镇项目建设、运营、管护各环节统筹实施、一体推进,收益和管理形成可持续良性循环。
盘整村的资源,联农带农推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坚持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推进农村垃圾、厕所、污水“三大革命”。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约2.5万吨、清理村内沟渠约507.2公里、清拆废弃泥砖房和窝棚400间,实施农房风貌品质提升和“小披檐”改造3688栋,完成裸露地复绿450.6亩,植树12万余株,持续“扮靓”乡村颜值。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动有条件的村成立强村公司,鼓励农村土地有序流转、闲置资源有效盘活,导入产业帮扶、联农带农项目,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实现“双增收”。横沥镇墨园村探索“强村合伙人”模式,与企业合作整体运营全村文旅项目,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24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100万元,比上年翻三番。马安镇龙塘村以“租地+合作”模式流转土地3000多亩,引入龙头企业发展规模化种植、养殖产业,带动当地600多户村民就近就地就业;小金口街道乌石村成立村属物业公司,将村集体闲置办公楼盘活改造成青年创业中心,吸引7家企业入驻,创造营业额超过80万元,为村集体增收超过15万元。全区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在保持“10万+”的基础上,实现“15万+”的村数量比去年提升14%,达到86%以上。
坚持改革赋能、激发活力,以“集成式”改革促进区镇村高质量发展
聚焦产业园区提质增效进行改革。建立健全园区“一特色定位、一管理机构、一国企公司、一融资方案”四个一机制,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打造特色园区。
聚焦营商环境进行改革。推动“828方案”8个方面28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健全完善“企呼速办”“主官在线”“无事不扰”3项企业服务机制,项目库全链条信息管理系统、“获得电力”监控中心2项改革获评全省复制推广县域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深入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惠城区乡村振兴示范带连线成片项目(墨园)建设。
推进幸福指数提升行动。大力推进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2项省级改革试点及祝屋巷、墨园2个未来社区试点建设,着力打造“广东模式惠州亮点”。
坚持党建引领、广泛发动,形成“百千万工程”齐抓共促强大合力。
深化“党建引领百村共建”“部门下沉、共建一流”“党员回家、服务万家”机制。开展“百千万夜话”活动,持续推动资源下沉,广泛发动党员群众、社会力量参与支持“百千万工程”。
深入开展“千企帮千镇 万企兴万村”。190余家企业与13个镇(街道)、142个行政村建立帮扶关系,落实帮扶资金、帮扶物资915万元。推动重点建筑业央企助力镇村建设,以“公益+微利”模式实施首批助力项目17个,投资1.7亿元;谋划建设第二批助力项目8个,拟投资7.3亿元。
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助推“百千万工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青妇、乡村建筑工匠以及广大群众主动投身“百千万工程”。其中,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完成“百千万工程”青年突击队下乡社会实践项目125个;发动妇女家庭参与“美丽庭院”建设,11户家庭获评省级“美丽庭院”。
下来,惠城区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工作部署,加力提速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一是大抓园区建设。强化土地、资金等要素倾斜,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积极招引大企业、大项目。二是大抓风貌提升。持续推进绿美生态建设、农房风貌品质提升、人居环境整治;坚持“抓两头、促中间”,深化“3+28”个典型镇村和“3+7”个重点提升镇村培育。三是大抓改革增效。扎实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着力探索强村富民增收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赋能区镇村发展。四是大抓党建引领。压实各级党组织责任,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带动广大群众、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支持“百千万工程”。
典型案例
“百千万夜话”听心声、话蓝图。惠城区将“百千万夜话”活动作为推进“四下基层”的重要载体,区领导及区直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与镇(街道)、村(社区)干部围坐一堂,利用晚上闲暇时间,就产业发展、营商环境、民生实事、乡村振兴等群众关切的问题谈发展、话家常,通过一场场接地气、冒热气的“夜话”活动,察民情、听民意、聚民心、解民忧,通过听真言、察实情,把民意一点一滴集中起来,为镇村孕育发展之“策”,谋划未来蓝图。按照“不拘形式轻松谈、不限时间随意谈、不定内容广泛谈”的形式,“百千万夜话”让镇(街道)、村(社区)书记打开话匣子,把前期通过走访调研、座谈等方式收集到的群众身边的生活小事和村(社区)谋划发展的大事拿出来讲,共同商对策、谋发展、提建议,在面对面交流中明思路、求方法,充分汇集各部门力量协调解决问题,让每一项决策部署都能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针对“百千万夜话”中提出的问题和困难,坚持能解决的现场协调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由“百千万工程”指挥办或各镇街进行统筹,梳理制定问题清单,及时交办给各相关部门研究处理,定期跟踪督办,推动问题解决到位,并将各部门的回复意见或处理措施反馈至村(社区),闭环抓好落实,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目前,全区共开展“夜话”18场,已实现13个镇(街道)全覆盖。
探索“建、运、管”协同机制,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质增效。惠城区紧扣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规划建设、运维管理等关键环节,探索建立高效务实的“建、运、管”协同机制,全域统筹、整体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累计投入超20亿元,建成并运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194座,完成1173个自然村的污水治理,实现从零星治理到基本全覆盖(2025年3月将实现全区1233个自然村治理全覆盖)。汝湖镇茶径村资源化治理经验被生态环境部列为典型案例;全区统筹推进的治理成效经验在中国环境报专题报道。
中交集团助力惠城区“百千万工程”。中交积极响应央企助力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号召,2024 年 4月受邀助力惠州市“百千万工程”项目,决定由一公局九公司助力惠州市惠城区。在马安、三栋两镇一期“百千万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与政府积极对接、通力协作,凭借一期的优异表现,九公司受邀助力马安镇、三栋镇“百千万工程” 二期项目,于 2024 年 12 月 13 日、17 日分别与马安镇、三栋镇签订了二期“百千万工程”项目框架协议;并扩大助力范围于 2024年 12 月 4 日、6 日分别与汝湖镇、芦洲镇签订“百千万工程”项目框架协议,已开始前期工作,继续为惠城区“百千万工程”贡献中交力量。为实现“百千万工程”助力项目微利+捐赠模式,九公司积极响应号召,为马安镇公园捐赠健身器材、为三栋镇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提供免费技术及施工支持、在履约完成三栋镇中心小学加固加建项目。
来源:《鹅城》编辑部,转载请注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