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预测疾病风险!AI 要用到临床给你看病啦
2月28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下称“省二医”)联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广州发布两个健康AI大模型——叮呗健康大模型与数智超声大模型。
其中,叮呗健康大模型主要用于健康管理,可以实现一分钟生成体检报告,精准解读报告中的异常数据,还能预测用户可能面临的疾病风险。数智超声大模型则聚焦超声管理,可以进行实时AI辅助诊断、实时远程指导,让患者在基层就可以获得优质的超声诊断服务。
一分钟生成体检报告,精准解读异常数据
“上新”的叮呗健康大模型,可以用来做什么?
省二医党委书记田军章介绍,叮呗健康大模型是医院与华为、先健科技等合作伙伴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覆盖全健康管理场景的主动健康大模型创新成果。
具体来说,基座大模型整合了百万级医疗数据与权威医学知识,通过自主研发的元问答检索增强技术和监督微调方法,打造了“叮呗报告”“叮呗康康”“叮呗心心”等多领域大模型,实现从个性化体检报告解读、主动健康医学咨询,到疾病风险预测与健康管理的全方位场景应用,推动医疗服务从“疾病治疗”到“疾病风险因素管理”的转变。
“叮呗报告”“叮呗康康”“叮呗心心”分别有哪些功能?
据介绍,“叮呗报告”模型能够在一分钟内分析一份完整的体检报告,其精准度达到了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专业水平,大大提高了体检报告的生成效率。模型还可精准解读体检报告中的异常数据,并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系,为用户提供科学、全面的解读结果和个性化的干预方案。
“叮呗康康”模型实现从症状识别、风险评估、病因分析到干预建议的全流程推理,为用户提供了7×24小时的健康咨询、疾病风险分析、就医意见等服务。用户可以随时输入自身的指标数据,在线与“数字医生”实时沟通,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获取个性化的健康建议。
“传统的健康管理往往只关注单一指标的异常,忽略了多个异常指标之间的关联性。”田军章说,叮呗健康大模型能够依据循证医学指南综合分析多个风险因素,科学计算风险概率,预测用户可能面临的疾病风险,如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疾病、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病,从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建议。
以“叮呗心心”为例,基于个人健康体检数据,它可以对血管斑块进行风险筛查、精准监控,从而对未来发生心血管疾病进行预测和评估,并提供预防性健康行动计划和健康管理建议,实现“未病先防”。
目前,叮呗健康大模型系列应用服务已面向公众开放。用户可通过“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门诊服务-更多服务-体检预约及报告,进入“省二医体检大健康服务平台”,或者在微信小程序搜索“省二医体检大健康服务平台”,在首页找到相应版块,体验相关服务。
省二医上线叮呗健康大模型系列应用服务。
省二医上线叮呗健康大模型系列应用服务。
将三甲医院超声科直接“搬进”基层
最近,20岁的王女士在社区医院体检,发现有甲状腺结节,她本想去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社区医生告诉她,目前上线了超声AI系统辅助评估甲状腺结节性质,整个检查过程可实时传输到省二医,可以直接在社区医院完成进一步检查。
在省二医超声科医生的指导下,社区医生动态扫查了王女士的整个甲状腺,AI实时辅助诊断大模型自动识别出了甲状腺左侧叶的结节,并提示为恶性可能,建议进一步进行超声引导下细针活检(FNA)检查。借助数智超声大模型,社区医生成功完成了一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超声检查与诊断。
近年来,超声诊断因其安全、实时、无辐射风险、适用人群及疾病谱广等特点,成为各级医疗机构中应用广泛的医学影像诊断技术。与此同时,超声诊断也存在专业人员不够用、标准不一、质量参差等问题。
本次发布的数智超声大模型,有望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又一创新应用成果。该大模型由省二医、华为、脉得智能科技等联合研发,打破了传统模型应用场景单一的局限,融合了文本、图像、视频等多种数据。
省二医副院长、超声科学科带头人刘红梅介绍,数智超声大模型以超声 AI 实时辅助诊断、远程指导和统一质控为三大支柱,实现多参数动态超声成像的实时质控,以及超声图像与图文报告的联动质控,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分级诊疗体系建设,让更多患者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数智超声大模型打通了基层超声诊断工作流,提高了基层超声医师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促进超声技术同质化。”刘红梅说,此外,以往遇到超声疑难病例,基层医生解决不了,只能转诊到上级医院,现在,患者可以直接在基层享受三甲医院的超声诊断。
值得一提的是,数智超声大模型还解决了质控方面的问题。以往,超声质控依赖高年资医师抽检,借助模型则可实现全覆盖、多维度AI实时质控。模型能够快速识别报告中的潜在错误、不规范表述及遗漏信息,并提供精准的反馈与修正建议。
此外,通过融合图像与文本数据,模型不仅能够对图像进行质控评分、图像模态分类,还能诊断超声图像上的疾病,为医生提供更全面、更精准的诊断决策支持。
采写:南方+记者 汪祥波 通讯员 周颖怡 黄怡辛 朱健
摄影:南方+记者 张梓望
剪辑:南方+记者 徐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