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81岁“斜杠爷爷”:三次跨界的致富带头人

作者 刘栋铭;叶洁 2025-02-28 21:38
02:46

(播放视频,时长共2分46秒)

高州81岁“斜杠爷爷”:三次跨界的致富带头人

清晨6点,茂名高州城郊的薄雾还未散尽。一位身形清瘦的老人拄着拐杖,踩着露水在岭南凤凰园开始巡园了。

老人今年81岁,名叫杨幸注,人称“八叔”,是岭南凤凰园的大家长。在多数人含饴弄孙的年纪,他完成人生的第三次跨界——从“蛋鸡大王”、龙眼种植能手,到亿元景区总设计师,每次都成为一个领域的致富带头人。

春节期间,文旅市场热潮迭起,岭南凤凰园成了热门打卡地,数万游客慕名而来。园中张灯结彩,一场由10万盆花卉精心打造的艺术花展绚丽绽放。

岭南凤凰园一景。

岭南凤凰园一景。

看着游人如织,八叔内心宽慰。春节前一个多月,他忙里忙外精心布置造景,就盼着能给游客带来一场难忘的春节体验。这场视觉盛宴点燃了游客的热情,更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度联动,成为激活乡村文旅产业的一把“金钥匙”。

“斜杠”本指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年轻人,多次跨界历练让八叔成为一个多面手,也成了一名“斜杠爷爷”。“人不能有‘满’的状态!”这句常挂八叔嘴边的话,成了他步履不停、跨界创业的生动注脚。

蛋鸡养殖做上跨国生意

高州市大井镇,现代化鸡舍鳞次栉比。这里是远近闻名的蛋鸡专业镇,蛋鸡存栏380万羽,年产值约4亿元。

专业镇的形成,与八叔密不可分。

现代化的绿杨鸡蛋生产线。

现代化的绿杨鸡蛋生产线。

上世纪90年代,八叔在当地已是有名的养鸡专业户。凭借丰富的养殖经验,他率先与国外企业合作,迈出了改革开放浪潮中的大胆一步。

彼时,在山岭多平地少的大井镇,农户们摸索出在山岭上养鸡的模式。但当地人引以为傲的养殖场,在国外企业看来却十分落后。按照“美国方子”,养鸡场要上规模,先要开启一场技术革新——

引进德国机械,传统鸡舍变身半自动化的养殖场;选好鸡种,提升抗疫能力,产蛋期延长百天;优化饲料配方,产蛋率从六成提升至九成;引进专业人才,提升管理水平……

当周围的人投来艳羡的目光时,八叔却碰了壁:引进的美国技术虽提升了养殖规模,却因“水土不服”导致鸡病频发,损失惨重。

美国的经验怎么就行不通呢?八叔心急。执拗沉默,唯独对鸡“话多”,常嘀咕:“鸡和人一样,病了得懂它的痛处。”他日夜守在鸡舍,用自学的兽医知识给鸡“望闻问切”。

“照搬行不通。”八叔反思,在美国,鸡场间距足够大,鸡只要生病马上淘汰。本地则是家家户户散养,遇到传染病容易互相感染,还是要靠给鸡治病。

根据鸡的不同状态施策的“中国办法”,外企也不得不服。“在给鸡治病方面,美国专家还不如镇上的农户。”八叔说。

“产蛋率比美国还高”,八叔名声大噪,周围农户很快聚拢过来,跟着他学技术。“公司+农户”模式应运而生,合作农户可获产、供、销、技术一条龙配套。八叔又办了养殖协会传授经验,成为周边1600多户群众的致富带头人。

彭淑兰的蛋鸡场如今已是大井镇第二大,提起八叔感念不已。早年她曾在八叔的鸡场打工,学了技术想创业却愁资金。彼时在搞第五分场的八叔听说后,把手上仅有的5万元,借出3万给她。

八叔的蛋鸡养殖经验像滚雪球一样,越传越广。截至去年末,茂名蛋鸡存栏1238.94万只,鸡蛋产量10.67万吨,为广东省最大的鸡蛋生产基地。

现代化的绿杨鸡蛋生产线。

现代化的绿杨鸡蛋生产线。

处理鸡粪衍生出来“副业”

早在十多年前,为了妥善处理养鸡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鸡粪,八叔做出了一个大胆尝试——开始种植龙眼。谁也没想到,这个最初看似养鸡衍生出来的“副业”,悄然开启了他人生中的一次跨界创业,更成为了带动一方的共富产业。

高州是世界储良龙眼的发源地。那时,储良品种虽然声名远扬,但成果率不高。八叔承包时,种植储良龙眼的果园,每亩租金仅几十元。

不服输的八叔再度展现出他那股钻研劲儿。他在高州各地承包了10多个果园合计3500亩,利用养鸡的鸡粪改善果园土壤。

在那之后的十多年里,八叔几乎将全部心血都倾注在了储良龙眼种植上。只要在鸡场找不到他的身影,那他必定是在果园里忙碌着。

“为了能提高打果率,必须研究每一个可能影响龙眼生长的因素。”八叔回忆。

钻在果园的日子里,无论是土质的特性、温度的变化,还是风向的影响,都被他研究了个透彻。哪怕细微的温度差异,他也要调整种植策略。他还仔细分析不同果园土壤的成分,针对沙质土和泥质土的特点,精准调整施肥方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八叔多年的钻研和努力收获了回报。近几年,他把钻研出来的宝贵种植经验推广到各个果园,成效显著。龙眼产量实现了大幅增长,从原来的百余万斤,一路攀升至去年的300万斤。

“去年龙眼卖了1000万利润,今年我还要努力达到500万斤,利润翻倍。”八叔谈及这些时,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言语间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八叔深知,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就像当年毫无保留地分享养殖经验一样,如今摸出种植路子的他,又积极地将龙眼种植技术分享给周围的种植户。

高州是全国龙眼种植面积最大县、龙眼产量最大县。

高州是全国龙眼种植面积最大县、龙眼产量最大县。

一年前的一场现场示范,八叔不慎从果树上跌落,摔断了右腿。即便如此,伤愈后的他,依然拄着拐杖坚持钻进果园搞研究,继续为种植户们传授经验。

“大家都懂技术,才能把茂名龙眼种好。”八叔朴实的话语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共享技术,也是一种共同富裕嘛。”

春节期间,本应是阖家欢乐、享受悠闲时光的时候,八叔却闲不住,天天往龙眼果园跑。“长花还是长叶,就看过年这几天的管理了。”说话间,八叔眼里透着一股笃定,“今年会是个大年哟。”

“盆景”里藏着大事业

74岁那年,八叔又踏上了跨界创业路。

起初,八叔只是想着在城郊建个庭院,与朋友一同摆弄盆景,享受惬意的晚年时光。八叔终究是听了旅游专家的劝,“好的风景资源可别浪费,造一个大的。”

八叔咬咬牙,投资1.5亿元建园林办景区,一干又七年。一期工程占地380亩,八叔是总设计师。每块石头怎么放,每棵树种在哪,他都亲力亲为。“石头吊错位置可就改不了啰,我得看着安装。”景区每个细节,都倾注了八叔的心血。

凤凰园的选址原本是一片荒山头,在建设过程中,八叔坚持保留原有基底状貌,仅在此基础上进行精心雕琢,做“锦上添花”的细致功夫。他请来附近50多位村民,亲自培养他们成为工匠和花匠。八叔说,“自然生态是什么样,我们做的就是要守护好。”

航拍岭南凤凰园。

航拍岭南凤凰园。

八叔秉持着“守护自然生态原貌”的理念,力求让园林与自然和谐共生。

历经五年的精心设计与建造,2022年春节,岭南凤凰园正式开门迎客。建成后的凤凰园凭借奇景奇石声名远扬,景区依山傍水,峡谷、瀑布、廊亭相互交错,形成移步换景的美妙景观。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还能在景区餐厅品尝到特色的高凉菜。开业至今,景区已接待了国内外游客200多万人次。

对于八叔而言,小盆景是个人的爱好,而打造园林这样的大“盆景”则成为了他为之奋斗的事业,其中的意义和价值,他心中十分清楚。

春节期间,岭南凤凰园热闹非凡。

春节期间,岭南凤凰园热闹非凡。

实施“百千万工程”,补强文旅是道必答题。在微度假、短途游、在地游日益流行的趋势下,创造景观之上的美好生活,将“农文旅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导入丰富的场景业态至关重要。

今年春节,八叔又精心筹备了一场艺术花展。他采购10万盆花卉精心布景,还在春节期间设置了投壶、剪纸等充满趣味的年俗活动。为了办好这场艺术展,八叔带着乡村工匠们前后忙碌了一个多月,还专程前往中山等地学习和挑选菊花品种。

春节期间,岭南凤凰园热闹非凡。

春节期间,岭南凤凰园热闹非凡。

布展的花,八叔总是反复打量,要看颜色、形状还有与园里石木的契合度,一个角落一个角落精细布置。

八叔常说:“美美与共,如今人们生活富足了,对美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只有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让大家更好地享受美。”

今年春节,他的这场精心准备获得了游客的认可。岭南凤凰园走红微信群、朋友圈。

“小盆景是消遣,大盆景是责任。”站在去年才上新的立体山水画前,八叔目光灼灼。

统筹:刘俊

撰文:刘栋铭 叶洁

视频拍摄:叶洁

视频剪辑/海报设计:刘栋铭

通讯员 谢添 练昌科

编辑 朱慧溪
校对 张芳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