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火把点亮星耀村的夜空时,我感受到的不仅是传统的力量,更是文化传承的无限可能。”华语金曲奖得主、新锐音乐人罗筱雅谈起创作《星耀火把闹元宵》的初衷时,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
这首由华语金曲奖得主罗筱雅与戴胜泉共同作词、罗筱雅作曲的专门为兴宁市径南镇星耀村的非遗项目--星耀村火把节打造的少儿歌曲,以活泼的旋律和充满童趣的歌词,将兴宁星耀村火把节的历史渊源、祈福场景与元宵节的喜庆氛围巧妙融合。歌曲中既有“火把高高举,照亮四方”的热烈画面,也有“火龙游过千家门,迎灯接福万象新”的民俗意象,更通过五位小歌手曾瑞乾、罗木子等人的清澈嗓音,传递出非遗文化薪火相传的深意。
星耀火把闹元宵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兴宁客家人罗筱雅表示:“火把节承载着星耀村罗氏家族数百年的记忆,但要让年轻人爱上非遗,必须用他们熟悉的语言。童声的天真与火把节的厚重形成反差,反而能碰撞出更动人的火花。”
村晚舞台:从客家古村到全国示范,非遗创新获国家级认可
2月12日,在兴宁市径南镇星耀村2025年全国“四季村晚”春季示范展示活动中,《星耀火把闹元宵》节目惊艳亮相。三百年的火把巡游传统与现代少儿音乐作品同台辉映;这场由村民、游客、非遗传承人共同参与的盛会,不仅吸引了上万名观众,更通过国家级平台向全国展现非遗活态传承的“广东模式”。罗筱雅坦言:“当孩子们举着火把高唱‘非遗文化我们传唱’时,我看到了文化自信在乡村土壤里生根发芽。”
火把巡游
火种引燃
作为星耀村火把节推广曲,这首歌已融入星耀村文化活动的核心场景:从火种引燃仪式的庄重时刻,到巡游队伍穿越村道的浩荡长龙,再到家家户户燃放鞭炮迎“火龙”的民俗互动,歌曲成为连接古老仪式与当代观众的情感纽带。
非遗创新
这种创新模式得到了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副主席、客藉著名音乐家陈洁明的高度评价:“用少儿音乐的形式解构非遗,既保留‘兴宁上灯’习俗的仪式感,又赋予其传播穿透力,为同类非遗项目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路径。”
罗筱雅的呼吁:让每个人成为非遗传承的“火种” 。
“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活在当下的生活方式。”希望每个人可以通过学唱一首非遗歌曲、体验一次民俗活动,成为文化传承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
从客家古村的火把长龙,到全国“村晚”的璀璨舞台,《星耀火把闹元宵》证明:非遗传承从未远离这个时代,它需要的只是一把用创新点燃的火种。正如歌词所唱——“乡村新貌展辉煌,星耀火把永放光芒”。
当童声遇见非遗,文化传承便有了生生不息的力量。
《星耀火把闹元宵》(兴宁市径南镇星耀村火把节推广曲)
作词:戴胜泉、罗筱雅
作曲:罗筱雅
监制:罗筱雅
录音:陈宁佳
指导老师:榕榕老师
演唱:曾瑞乾、罗木子、彭梓涵、杨佳宁、陈思睿
出品:径南镇星耀村民委员会、径南镇星耀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星耀罗氏宗亲理事会
发行:流行童声影音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星耀村 火把亮 元宵夜 喜洋洋
三百年 传民俗 火把传情 美名扬
兴宁径南 耀星光 火把举起 情意长
春节村晚 闹元宵 乡村新貌 展辉煌
火把高举 照亮四方 万人同乐 笑声飞扬
星耀村 我们的家 客家文化 代代传唱
火把高举 照亮四方 万人同乐 笑声飞扬
星耀村 我们的家 客家文化 代代传唱
星耀村 火把亮 元宵夜 喜洋洋
三百年 传民俗 火把传情 美名扬
兴宁径南 耀星光 火把举起 情意长
非遗文化 我们传唱 星耀火把 永放光芒
词曲作者:罗筱雅
新锐词曲音乐人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航天与应急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
广州市音乐文学协会 监事长
香港国际一带一路联合总会副会长
中国流行童声艺术团团长
一带一路少儿文化艺术行业委员会会长
华语金曲奖“最佳童歌音乐人”、“优秀创作人”、“优秀童歌制作人”三项大奖获得者
CCTV感恩中国年度流行童声十大音乐人物
2019华语童声金曲榜“最佳监制”奖
2018华语童声榜“最佳原创童歌舞美编排”奖
中国广电CBN风尚生活频道2020年度“德艺双馨”奖
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音乐与影视艺术系客座讲师
梅州市流行音乐协会第二届理事会荣誉顾问
代表作:《我防溺水有高招》-2023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收录并官方发布,并评为2023年度优秀作品;2022年经新华网发表,仅两天时间达到阅读量270万,也是微电影《溺水女孩的呼唤》的片尾曲;同时获得2023华语金曲奖的最佳公益歌曲奖;《圆圆兔》《七彩少年龙》《蛇舞新春少年志》分别作为南方日报、南方+2023、2024、2025春节少儿贺岁主题MV;《妈妈的背影》、《指尖江南》等近百首代表作。
致未来:
愿每个孩子都成为行走的"文化火种"——
用创作续写客家山歌的时代旋律,
用舞台搭建非遗经济的展示窗口,
让每一次传唱都成为引流乡村的文旅IP!
此刻起航,期待少年们带着客家基因,
把祖辈的智慧写成歌,将家乡的美好谱成诗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