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自然资源这一年⑦ | 夯实资源资产管理基础,全面提升自然资源治理效能

广东自然资源 2025-02-13 10:56

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推进治理现代化,是自然资源事业更进一步的基石,也是迫切的现实需要。

2024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不仅发出了“以更高行政效能推动新征程自然资源工作”的新号令,还将“夯实基础支撑工作,进一步提升自然资源治理效能”作为八项重点任务之一,为全系统立下了治理新目标。

这一年,广东自然资源系统高度重视基础性工作,大力推动数字赋能、应用赋能、科技赋能,全面融入“数字政府”建设,提升自然资源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持续推动测绘地理信息创新发展

这一年,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坚持数据为王、应用为本、创新为要、安全为基,聚焦实景三维广东建设和应用,加快推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有力服务支撑高质量发展。

“天地图·广东”连续六年获评自然资源部考核中最高等次“五星级”。以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库为基底的“粤政图”平台发布的最新矢量和影像电子地图现势性已达2024年上半年。2024年,省自然资源厅共为“粤政图”提供基础地理和自然资源专题地图产品177个,新增地图产品申请382单,新增调用总量约7亿次,保障了省应急管理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公安厅、省生态环境厅等259个机关单位业务工作的开展,支撑广东省应急指挥决策辅助系统、“粤治慧”综合管理平台、广东精准扶贫信息系统等511个应用系统的运行。

为强化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要素保障,持续提升测绘时空基准服务能力。广东大力推进自然资源领域北斗替代,持续深化北斗高精度导航定位应用,构成294座基准站组成的全省时空位置服务“一张网”,无偿提供北斗导航定位基准信息公共服务,省级年定位服务超600万次。

实景三维中国作为国家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是对现实中国的真实、立体、时序化反映。广东积极推进实景三维广东建设,实现从二维基础地理底图向三维数字空间底座的转型,为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自然资源立体空间管理等提供统一的时空数据基础底板。基于“天地图·广东”发布了广东省16个片区总面积约300平方公里的三维建筑白模数据,探索推进广东省实景三维成果的共享应用。

这一年,省自然资源厅与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联合推荐的5项典型案例入选国家2024年实景三维数据赋能高质量发展创新应用典型案例,入围数量位居各省之首。

以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为代表的新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测绘地理信息作为幕后的强大支撑力量,以其高精度的地图、精准的定位、实时的监测与科学的分析,为这些新产业的腾飞提供了坚实保障。

这一年,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地图应用试点结合“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深入推进,广东积极指导广州、深圳开展应用试点工作。在省级层面,率先出台《高级辅助地图及导航电子地图审查要求》加快低阶自动驾驶车辆快速量产落地。发放了17个审图号,涉及广东18地市地图数据,服务7个品牌车辆量产落地,积累了先行经验。

2024年广东省多发极端天气,省自然资源厅先后开展了“4.20”韶关洪涝和地质灾害、“5.1”梅大高速路面塌方灾害、“6.16”梅州特大暴雨灾害、“7.27”湖南资兴特大暴雨灾害、“9.6”台风灾害等应急测绘响应5次,利用光学遥感、雷达遥感等测绘地理信息手段,累计投入近百人次,设备20余台(套),为应急处置、领导决策等提供重要数据支持,受到省领导及当地政府的高度赞扬,并得到自然资源部党组的充分肯定。

大力提升调查监测精度准度

当前,自然资源管理各项工作对调查监测支撑的需求日益提升。不论是资源资产管理,还是“两山”转化、点绿成金,都需要摸清数量和产权“家底”并及时掌握动态变化。

这一年,广东全力推进2023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工作,确保调查结果真实可靠。坚持“调核建一体化”单图斑调查模式,获得自然资源部调查监测司高度认可,并在全国推广应用。建立变更调查即时流量分析能力,全流程做好调查成果分析评价,护航广东省耕地保护责任制考核,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坚实数据支撑。

据统计,省、市、县三级共投入4900余人,外业核实地类变化图斑80.02万个,整体工作时间54天,同比缩短24%

这一年,广东努力增强自然资源常态化监测水平。以自然资源常态化监测为牵引,集成耕地保护、土地卫片执法、生态修复、用途管制、开发利用等多部门的调查监测任务,开展有针对性的地表全覆盖日常监测。

2024年,共开展24期常态化监测,累计完成超159.47万km²影像的变化信息智能提取,全省有效覆盖次数约7.6次,主动推送各地、各有关部门变化线索51.96万个,其中涉及耕地变化线索近10万个,疑似新增建设用地9.78万个,有效支撑地方将各类违法违规用地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

这一年,广东加强科技攻关,不断探索深化调查监测领域的技术研究,取得积极进展。完善“天空地网”遥感智能化识别和动态监测技术体系,地表自然资源动态感知能力进一步增强,重点地类变化准确率基本稳定在90%以上。优化全要素语义分割模型,建筑物分割精度提升至90%,道路的分割精度提升至80%以上,草地的分割精度提升至70%以上。广东还建成一批目标识别人工智能模型,实现自然资源和其他行业重点关注的特定目标智能提取,具备动态感知,实时监测业务化的生产能力。

加快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设

这一年,广东为摸清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家底,回答“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到底有多少”问题,在全省范围组织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作,并先后启动专项清查和全面清查。

2024年9月印发《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全面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10月,在全省范围启动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作,计划用两年时间摸清全民所有土地、矿产、海洋、森林、草地、湿地、水等7类资源资产的实物量和价值量。

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涉及水、林、草、湿、海、矿等各类自然资源,为了上好“自然户口”,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加快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让山山水水都有“明账”。

这一年,广东选取了24个重点区域作为2024年度省级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实施项目,组织印发了《广东省2024年度省级重点自然保护地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实施方案》《广东省2024年度省级重点河流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实施方案》,基本完成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24个省级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实施项目的地籍调查工作,为下一步登簿发证夯实了数据基础。

这一年,完成了广东万绿湖国家湿地自然公园等6个省级重点自然保护地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单元登簿工作,这是继韩江、鉴江等省级重点河流“上户口”后,广东省首批拥有“户口簿”的省级重点自然保护地。2022-2023年度先期开展的58个自然资源确权登记项目,北江干流等22个省级重点项目已向社会公开发布自然资源确权登记首次登记公告,正按规定推进公告登簿工作;30个项目已完成征求省直相关部门意见。

这一年,广东优化自然资源资产配置,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形成了一批可借鉴、可复制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印发了《广东省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第三批),发布了7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涉及广州、深圳、汕尾、茂名、肇庆、韶关、梅州等7个地市,其中“深圳市福田红树林保护碳汇全链条交易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成功入选自然资源部发布的第五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构建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率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体制机制……打通“两山”转化路径,点绿成金的“两山”故事从四面八方传来。

在广州,“储备土地+附带生态产品价值提升”案例综合了“化零为整”式组合、“跨权属”组合、财政与市场资本组合三种模式;在深圳,红树林碳汇案例基于红树林保护行为开发的碳汇产品,兼具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双重效益,创新了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国家所有权实现形式,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宝贵的经验......

这一年,资源配置在不断创新、突破、转变中,推进广东以自然资源资产配置方式创新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促进不动产登记便民利企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不动产登记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财产权利的重要制度,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

这一年,广东持续深化不动产登记改革,常态化推进“交地即交证”“交房即交证”“竣工即交证”“抵押即交证”,积极推进二手房“带押过户”,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海南8省(自治区)自然资源部门联合签订《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合作框架协议书》,携手开展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合作,全面便民利企,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4年12月底,全省“交地即交证”办理业务量1568宗、“竣工即交证”约1.2万宗、“交房即交证”73.8万宗、“抵押即交证”37.9万宗、二手房“带押过户”7.3万宗。与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和省税务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行存量房交易实施不动产预告登记的通知》,在全省部署推行存量房交易实施不动产预告登记,梅州市、江门市在省内率先实现“网签即预告”,新建商品房网签备案与预告登记业务同步申请、同步办理。基本建成省级集中部署的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综合应用,完成韶关市、云浮市所有县(市、区)以及清远市部分县(市、区)新版省统建系统2024年度上线工作。

这一年,按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省纪委监委和自然资源部工作部署,全力开展不动产“登记难”专项整治工作。2024年8月至11月,组织全省各地以超常决心、超常力度、超常措施开展化解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不动产“登记难”专项整治工作,通过日报告、周调度、月小结,以会议调度、联合调研、发函提醒、阶段性通报、典型案例印发、政策措施制定等方式,坚持一条底线(将房屋竣工验收作为登记发证的法定条件)、一个原则(群众无过错即办证),上下联动、条线结合,推动全省妥善化解了295个不动产“登记难”项目、涉及59255套房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省纪委监委的高度认可和省领导的批示肯定。

这一年,广东不断加强不动产登记数据治理、分析和汇交。组织各地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数据与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数据权属重叠问题治理专项工作,向部汇交了房地一体农村不动产地籍调查数据成果。组织11个城市重点利用一二手房转移、不动产抵押等登记数据,开展数据分析工作,深挖数据价值,更好支撑自然资源管理。

此外,广东根据农村房地一体宅基地地籍调查成果,全面系统分析农村宅基地及房屋的坐落、界址、面积、权属等全省农村宅基地资源家底和现状情况,对进一步节约集约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显化农村土地资源资产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年,广东加快推进农村不动产登记工作,规范开展林权类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动产登记工作,农村“房地一体”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基本完成。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省房地一体宅基地应登记发证宗数约805.02万宗,已完成房地一体登记的宅基地742.25万宗,房地一体宅基地登记发证率92.20%;全省6个宅改试点地区、12个入市试点地区均已完成“房地一体”宅基地登记发证任务。联合省农业农村厅、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不动产登记与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有序衔接 积极推进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的通知》,全面部署推动不动产登记与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有序衔接,积极推进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韶关南雄市于2024年12月12日办理了两笔农村承包地经营权的抵押登记,实现贷款融资金额为268.88万元,成功打通农村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渠道,助力金融赋能乡村振兴。

深化“智慧自然资源”建设

现代化建设,信息化先行。提升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能力,是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以自然资源数字化发展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势所趋。

这一年,广东推动资源资产应用体系构建,建成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综合应用,统筹提供数据汇聚管理、登记业务办理和信息共享查询等服务能力,完成韶关、云浮以及清远清城、清新、阳山、佛冈、连山共20个区县推广应用上线。

 这一年,广东深化规划配置应用体系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持续完善,开展规划数字化审查,我省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备案启用走在全国前列。

这一年,广东完善管制利用应用体系构建,完成用地用矿用海审批综合分析、净地出让综合监管、临时用地监管、测绘资质单位监管、地类追溯分析、压覆矿核查等数字化场景构建,实现省级地、矿、海用途管制主要数字化应用场景全覆盖。

这一年,广东强化保护修复应用体系构建,自然资源综合感知系统持续升级,基本完成数据供给、关联分析、变化检测、感知调度等能力建设,服务自然资源全要素监测能力不断提升,支撑耕地保护“田长制”全省落地。

这一年,广东不断升级三维时空数据服务体系,高质量建设自然资源“一张图”,全省全面启用自然资源三维时空数据库,实现自然资源成果数据统一管理、应用、分发。梳理形成自然资源分类分级政务数据目录484项,累计上架数据浏览、查询、分析等服务1608个,为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耕地保护、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等14个省垂系统提供服务,保障自然资源信息系统“同数同源、高效便捷”。

这一年,广东持续推进自然资源数据汇聚,构建以数据中台线上汇聚为主、离线汇聚为辅的数据汇聚模式,汇聚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住建等30多个部门300多项数据,在线更新数据累计9520万余条。

这一年,不断丰富决策参阅服务产品,“临境探”动态提供沉浸式自然资源时空信息服务,“小绿书”及时提供自然资源主要指标月度快报,系统上线以来,用户覆盖度广、活跃度高,累计访问近30万次。

这一年,智慧自然资源建设成果初次亮相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自然资源专题入选广东省省域治理“一网统管”优秀案例,在“粤盾”广东省数字政府网络安全攻防演练活动中,连续第三年获得“优秀防守单位”。

改革成效令人欣慰,但改革依然任重道远,广东自然资源系统将继续保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奋进姿态,勇当改革先锋,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持续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不断提升自然资源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切实把改革机遇转化为改革红利、发展红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