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协同复杂、融合创新成本高?德赛西威给出答案

作者 郜小平 2025-04-24 18:34

2025上海车展前,德赛西威以“智新境,向远大”为主题,正式对外发布全新发展战略及使命、愿景;同时,智慧出行解决方案Smart Solution 3.0亮相。

德赛西威董事长兼总裁高大鹏在发布会现场指出,近五年,德赛西威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34%,全球部署12个研发机构,组建了4200余人的研发队伍,实现了从技术储备“蓄势”到规模化落地“成事”,再到行业范式的“引领”。德赛西威将坚持“开放、全栈、快速实现”为核心价值主张,秉承“创领安全、愉悦和绿色的出行生活”使命,以“智慧出行,全球共享”为愿景,打造出行新图景。

在油电同智时代,每3辆汽车就有1辆配置了德赛西威的产品技术解决方案。面对AI智能化时代下用户需求模糊、产业协同复杂、融合创新成本高等挑战,德赛西威首席执行官徐建给出了1-3年的“基本解”,即“一套架构+三大业务+三个承诺”,“一套架构”是覆盖车路云一体化架构;“三大业务”代表智能座舱、辅助驾驶、智能网联全新产品技术升级;“三个承诺”即科技承诺持续投入“全域”技术储备,生态方面承诺多模式“全链”覆盖,人文承诺将打造“全时”智慧出行体验。

徐建强调,AI变量将进一步加速汽车智能化普及进程,德赛西威将保持量产一代、预研一代、储备一代的节奏,不断推出适配未来出行需求的创新产品技术解决方案,在“基本解”的基础上,探索面向未来的“优化解”与“可能解”。

现场,《德赛西威AI出行趋势研究报告》发布,Smart Solution 3.0亮相,后者集成空间计算、神经增强、环境隐形智能等150余项前沿技术。

【观点】

德赛西威市场管理模块总监余学涛

与车企提前共创推动产业链降本

“智驾平权”浪潮下,原有的高阶服务也在不断下探,对原有供应商企业而言,无疑也要承受更进一步的降本压力。上海车展期间,德赛西威市场管理模块总监余学涛就智驾平权、供应链降价等话题接受南方+记者专访。

他坦言,降本对零部件厂商来说并不陌生,不过,在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以及汽车更新迭代越来越快的当下,车企降本诉求和幅度会很快传导到供应链。但如果全部寄希望于后端量产降本,往往意味着成本和质量的平衡。

“从零部件的角度出发,我们会在前端,比如设计上考虑进一步降本,优化产品架构,通过产品组合和技术线打通与复用,提升开发效率并降低单位成本。”他举例说,在芯片选型上,在满足车规级要求下,可以采取国产化替代方式。

其次,降本需要考虑从局部降本从系统降本。余学涛说,如果仅仅是从产品角度,尤其是零部件降价,往往空间有限,因为其本身的制造成本就摆在那。

他说,公司和车企打通了供应链系统,通过两者的生产系统对接,把车企的生产预测数据通过系统快速导入进来;同时,公司还可以通过AI等手段,提高自动化效率,降低人员在制造端的投入。

“降本不单纯是降有形成本,还要考虑隐形成本。”余学涛指出,通过合作模式上的调整,与客户共创需求,共建团队,联合开发,高效协作,降低沟通成本、决策成本和试错成本。

在此次车展,德赛西威提出,以全栈技术实力重塑智慧出行新生态,而智能系统会被认为是一家车企的“灵魂”,各大车企同样纷纷提出“全栈自研”。

余学涛对此表示,掌握“灵魂”与否,需要区分是目的还是手段,车企不仅要打造更懂用户的汽车,还要具有成本竞争力让更多的目标客户用的起和用的爽,全栈自研是一种手段,未来智能座舱要看供应商是否可以提供更具有性价比的方案,给客户提供价值,为用户感知好的体验。

他说,经过这几年智能化发展和产业磨合实践,大家基本的共识是“全栈可控”,基于不同品牌定位和组织体系,市场的格局多样化,部分车企会自研域控,也有部分是产业整合,而共同目标是推动智能的变革和发展,为用户带来更好的出行体验。

“很多车企都提出‘全栈’,其实更强调它们具备了全栈整合能力,也具备部分核心子模块和部件的全栈研发能力,并不代表所有事情都自己做。”余学涛说。

南方+记者 郜小平

编辑 程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