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起锚耕海!电白这一批“特殊”渔民登上了渔船正式出港啦!
电白区司法局加强监管+帮扶两手抓,让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能够“出得去、稳得住、有收入”,找到了监管机制与解决其生计生活之间的平衡点,令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内心充满了感激和对生活的希望,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重新违法犯罪,也使司法工作更具执法温度、更加便民贴近群众。
■ 延伸帮扶管教工作触角、打造矫治护航新特色
近年来,随着海洋治理、渔业资源保护及打击涉海涉渔犯罪力度的加大,因非法捕捞、走私等犯罪而接受社区矫正的罪犯逐渐成为不容忽视的重点人群。
而电白,作为茂名市辖区唯一沿海县级行政区,拥有丰富海洋资源,导致会有涉海涉渔犯罪发生。如何强化“监督管理+教育帮扶”,确保出海捕鱼与社区矫正“两不误”?电白区司法局给出新“答案”。
提升涉海涉渔社区矫正质效。区司法局聚焦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出海难、监管难及休渔期生活难的“三难”现状,围绕社区矫正对象工作时间空间特殊、离岸在船导致定位信号不稳定的监管盲区这一现状,制定了社区矫正对象出海审批制度,形成出海前报备、出海时每日报告、部门协同监管相结合、靠岸后签到销假的综合监管方式,有力保障社区矫正对象生产生活安全稳定。
■ 织密“海上围墙”、确保“走得出”
2024年12月16日,因犯走私普通货物罪(同案)被判处缓刑的布某等25名渔民罪犯,陆续到电白区司法局报到,接受社区矫正。区司法局首次接收同批如此多人数的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深感监管压力,如何让他们“走得出”无疑成为首要难题,如果不能找到一条合理的监管帮扶解决路径,机械按照法律规定不能越界而严格限制他们出海,一些人难免面临失去工作、生活困难,继而可能引发家庭矛盾、治安纠纷乃至重新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困境。
“我是船老大,一年的生计全靠捕鱼的收入,船上还有10名渔民靠出海捕鱼谋生,现在临近春节,能不能让我请假出海捕鱼?”得知李某的情况后,区司法局在审查了李某提交的相关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因海上作业需外出请假的申请材料,通过走访评估,及时给予批准,圆了他的生计路。同时,区司法局引用海上走私、违规作业等个案进行警示教育,引导在矫渔民守法生产作业。2024年12月25日,区司法局联合茂名市司法局、茂名市人民检察院、电白区人民检察院、博贺镇政府以及博贺镇渔委会,在博贺镇政府组织全区12月份入矫的24名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进行集中入矫宣告暨“入矫第一课”教育警示活动,提高社区矫正对象的守法意识和震慑效果,做到警钟长鸣。
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大多以船舶为主要生活就业场所,以渔谋生,顺利出海成为他们最迫切的需求,也是他们顺利融入社会的关键。区司法局联合检察院等单位多措并举、多方协同,为有需求的符合审批条件的社区矫正对象开启就业绿色通道,确保涉海涉渔类社区矫正对象安心出海。
截至目前,已批准13名61人次社区矫正对象出海作业,预计年收入增加137万余元,创造直接经济产值3000万余元。
■ 建强“数字应用”、确保“管得住”
电白区高质量建设的社区矫正中心,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100平方米,科学设置集监督管理区、综合管理区、教育帮扶区为一体的“三区十九室”架构。同时,高标准完成融入电白人文特色“智慧矫正中心”的创建,将现代化信息与社区矫正工作深度融合,配备先进监控系统和指挥调度平台,社区矫正远程视频督察系统覆盖24个司法所,全面实现省、市、区、所互联互通,着力打造“全域覆盖,全程可控”现代化社区矫正管理体系。
“出海后,李某每天都会通过监管平台向司法所报告。”司法局在详细了解博贺司法所对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李某的日常监管情况后,得知李某十分珍惜此次机会,已办理完各项手续,顺利出海。这是司法局积极解决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外出难题的生动体现。
区司法局创新严格管控跨界审批举措,一方面,与临时监护人签订社区矫正监护协议书,在社区矫正对象出海前,将出海船只船长作为临时监护人与其签订社区矫正监护协议书,船长负起确保社区矫正对象在出海期间不能离开船只的责任,做到“人船不分离”;另一方面,落实专人核查手机定位,与当地渔委会协定,要求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通过“司法e通”、卫星电话和微信等应用每日报告所在位置。至今,累计开展视讯联络、信息化核查507人次;同时,加强远洋船舶协同监管力度,依托“北斗导航”集成平台,融合海事、海警、农业农村“渔业指挥中心”等多部门资源,运用船上监控、轨迹查询、信息告警等技术手段,精准定位船只人员轨迹,并借助“矫务通”应用实时掌握上岸离岸信息。
截至目前,未发现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脱离专属渔区、脱管漏管、违反社区矫正监管规定的情况。
■ 注入“帮扶温度”、确保“矫得好”
基于每年长达三个半月的休渔期,海上作业的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在这期间无疑失去了工作,区司法局如何针对休渔期做好帮扶新举措又是摆在当前的一大难题。
“非常感谢司法所的帮忙,鼓励我在休渔期考取了船员证,提高就业竞争力。”社区矫正对象梁某某说。为加强社区矫正对象的就业能力,博贺司法所在休渔期组织符合条件的社区矫正对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并指导他们利用休渔期的时间报考船员证。社区矫正对象梁某某经培训后,积极报名。司法所所长又马上利用工作之余联合镇渔业办业务人员对该对象给予考前指导与培训,充分做好考前复习。司法所所长一直关注梁某某的备考情况,尽量为其顺利考取证书提供便利,批假该对象前往阳江考场进行考试,最终,梁某某在司法所的积极帮扶下,不负众望地考取了船员证,为今后到国库船出海作业获得入门券。
休渔期不能出海捕鱼没有收入怎么解决生活困难问题?如社区矫正对象杨某某,其因文化水平较低,除了出海捕捞外,很难找到其他工作,因此在休渔期面临失业,失去经济来源,生活将被各种窘迫围绕……司法所在详细了解该对象掌握的技能、家庭等具体情况后,主动多次与当地一家渔船维修厂沟通联系,极力推荐杨某某到该厂工作,最终,为杨某某在该厂谋取了一份维修船只的工作,维持了休渔期的家庭开支。后来,杨某某顺利期满解矫,司法所在对其进行安置帮教过程中了解到,杨某某因其维修技术精湛,已成功由渔民向技术人员转型,现就职某大型渔船维修厂,并成为该厂的业务骨干。
司法局还联合海事、检察等多部门开展“休渔期集中学习班”“送法上渔船”等活动,已开展宣传活动6场,受教育矫正对象97人次。累计提供就业指导13人次,帮助1名无渔业背景的社区矫正对象掌握海上作业技能。
在矫渔民扬帆起航,体现司法“温度”和人文关怀。“我局将秉持宽严相济的原则,找到社区矫正监管与解决渔民生计问题的平衡点,对社区矫正对象管得住、矫得好。”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及其实施办法,通过加强与相关单位协作,深化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监管联动机制,结合社区矫正对象的职业特点,坚持“监督管理+教育帮扶”并重模式,让社区矫正对象由内而外获“新生”回归社会,彰显司法温度。
图文 / 电白区新闻中心全媒体记者 李峰
--------------------------------
编辑:晨希
版式:何伟
终审:赖广昭
总监:陈妍
本微信平台部分图片与视频可能源于网络,如涉权属争议,联系即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