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龙岗区在龙城街道试点推广“两终端一平台”小散工程AI监管模式,为全区小散工程监管装上“智慧大脑”。
据了解,“两终端一平台” 是全国首创的“移动AI终端+智能控电终端+智慧监管平台”监管模式。智能安全帽作为移动 AI 终端,分为网格员佩戴的白色安全帽与施工现场负责人佩戴的蓝色安全帽。白色安全帽具备GPS定位和视频摄像功能,可助力后台精准掌握网格员的巡查轨迹与现场情况,实现动态监管;蓝色安全帽除具备白色安全帽的全部功能外,还拓展了人机对话、人脸识别、隐患识别等功能。智能控电箱作为智能控电终端,具备智能送电、断电功能,为施工安全把好“电源关”。智慧监管平台作为智慧监管体系的核心“大脑”,以 PC 端和移动端两种形态,发挥着“一张图”展示、巡查管理、隐患处理三大功能。该模式是龙岗区在建筑领域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促进传统建筑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探索和实践,实现对小散工程的实时监测和智能分析,及时发现并预警安全隐患,提高监管效率和准确性,有效解决小散工程点多面广、监管难度大的诸多难题。
据龙岗区住建局负责人介绍,在推广“两终端一平台”小散工程AI监管模式试点中,龙城街道既构建智慧监管体系,又强化配套机制建设,为创新举措落地提供保障。
“不使用等于不履职”机制通过每日通报智能安全帽在线率和使用时长等数据,倒逼网格员养成在监督下工作的习惯。目前,智能安全帽使用率稳定达100%,实现网格员巡查工作全覆盖、无遗漏。
专家后台问诊机制为前端网格员提供专业支撑,工作期间安排2名专家随时待命,为网格员巡查时遇到的疑难问题提供在线问诊服务,确保安全隐患得到专业、精准处理,提升监管专业水准。
视频抽查督导机制强化对网格员履职情况的监督和管理,每日随机抽查20个巡查视频,详细通报网格员履职表现和存在的问题,既督促其规范操作,又通过问题分析优化工作流程与方法,持续提升网格员业务水平与效能。
当前龙城街道小散工程“两终端一平台”智慧监管模式在解决网格员履职不尽责、不专业、不廉洁等问题上取得了显著突破。单个小散工程项目巡查时长提升166.7%,巡查更加细致全面,有效减少了安全隐患遗漏;平均每个小散工程发现隐患问题数提升300%,提高了精准度与高效性,为施工安全筑牢了坚实防线;通过视频记录已发现2起网格员拒收监管对象送礼行为,彰显了智慧监管体系在规范网格员行为,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监管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龙岗区还创新实行“AI+智管”智慧云眼监管方式,推行“智能视频监控+云端AI大模型分析+智能管理设备”的工程安全监管新模式,要求小散工程现场布设“高清摄像头”“智慧电箱”“移动安全帽”,全天候自动抓拍“未戴安全帽、未穿反光衣”等不安全行为,全天候监测“违规用电”事故隐患并远程断电,全天候移动巡防隐患死角,破解小散工程登高作业、临时用电等各类事故防范难题。
撰文:梅云霞 唐永国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