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媚的春光里,兴宁市大坪镇潭坑村被一望无际的紫云英花海簇拥着,宛如一幅绚丽的田园画卷。
紫云英素有“中国绿肥之王”的美誉,生长期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近年来,兴宁市精心打造了集赏花海、酿蜂蜜、收绿肥于一体的“紫云英+”特色产业链,使得紫云英的生态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催生出了农文旅融合的“紫色经济”。
今年3月7日起,兴宁市以“紫韵沃土·绿美兴宁”为主题,在大坪镇潭坑村举办了“紫云英(绿肥)+”系列活动。进一步探索“紫云英+”发展之路,助力兴宁市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
兴宁市大坪镇潭坑村紫云英花盛开,吸引大批人前来观赏游览。受访者供图
兴宁市大坪镇潭坑村紫云英花盛开,吸引大批人前来观赏游览。受访者供图
“+绿色生态”
从绿肥到土壤“医生”
春意已浓的兴宁宁江盆地上,紫云英花海随风摇曳。随着春耕备耕的序幕拉开,农用机械的轰鸣声中,部分紫云英被粉碎翻压还田,化为滋养土地的“绿色黄金”。
去冬今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在全省推广种植紫云英。为何广东在全省推广种植紫云英?据测算,紫云英翻压还田后,可替代下茬作物10%~30%的氮肥,减少次年早稻施用复合肥10~20斤/亩。
“紫云英的固氮能力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团粒结构,增强保水性和透气性,为后续水稻增产提供保障。”兴宁市润丰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新辉介绍,紫云英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绿肥作物,还在碳汇方面表现出色,通过固氮、固碳、改善土壤结构等方式,显著提升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减少农业生产中的碳排放。“推广种植紫云英不仅有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还能带来可观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紫云英被粉碎翻压还田,化为滋养土地的“绿色黄金”。陈建军 摄
紫云英被粉碎翻压还田,化为滋养土地的“绿色黄金”。陈建军 摄
罗新辉捧起一把紫云英,指着根上一个个小颗粒说:“而奥秘就在这些小颗粒上。这小颗粒,学名叫根瘤。它们就像一个个小小的氮肥工厂,能吸收空气中的氮并固定在植株体内,翻压还田后把氮素养分释放到土壤里。”
除了作用于农田外,紫云英开出的花是蜜蜂等昆虫的丰富蜜源,是牛肉等畜牧的食料。“被称为‘绿色黄金’,名副其实。”罗新辉说。
兴宁市一直积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紫云英冬种工作。2024年冬种季,兴宁市精心组织,合理选地规划,选用优质种子,在新陂镇、叶塘镇、大坪镇潭坑村等地共播种10928.96亩。
为切实保障紫云英的种植效果,在播种时,兴宁市采用创新的种子预处理技术,利用无人机飞播,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还留存飞行轨迹照片以便监控追溯。种植期间,该市农业农村局专门制定技术指引和规程,加强田间管理,组织专家指导,确保紫云英长势良好,预计亩产达3000斤以上。
“优质的土壤环境是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关键,通过紫云英改良土壤,有助于培育高品质稻米,助力‘客都米’品牌建设,增强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兴宁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冬闲期间种植紫云英,能推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文旅融合”
从系列活动到全域旅游
“刚刚通过讲解,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紫云英的知识。它们不仅是美丽的花朵,还是上好的肥料,可真的是有益植物。”参加了科普活动的坪洋中心小学学生罗颖向笔者复述了紫云英的作用。
3月7日下午,作为“紫云英(绿肥)+”系列活动之一的“紫云英(绿肥)+小小红领巾 环保科普行”活动举行,坪洋中心小学的250名学生参加了此次科普活动。
活动现场,来自兴宁市农业农村局的农业科技特派员为孩子们授课。学生们通过参观基地、听取讲解,全面了解紫云英的药用、肥田等多重价值,提升了保护土壤、绿色种植的理念和环保意识。
此次“紫云英(绿肥)+”系列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兴宁市委宣传部组织了“植此紫韵 传播文明 扬树新风”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向干部职工和村民传播环保、文明理念;市委组织部组织高层次人才开展现代农业调研,为农业发展出谋划策;团市委举办“领头雁”农村青年实用型人才培训班,提升青年人才专业素养;市妇联开展亲子活动,普及紫云英知识,倡导绿色生活;市文联组织各文艺协会开展采风创作活动,以文学、诗词、美术、摄影作品展现紫云英之美……
笔者在活动现场看到,满目的绿色田地里,紫色的小花点缀其间,蜜蜂停驻在花朵上,尽情地吸食花蜜。人们流连在花田中,或手机拍照,或素描写生,或翩翩起舞,或细致观赏,孩童们在花海中奔跑嬉戏,欢声笑语回荡田间。
“‘紫云英(绿肥)+’系列活动的成功举行,为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将进一步推动兴宁市在生态农业和文旅融合领域的发展。”兴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罗丽思表示,系列活动的举行,既在全市层面普及了紫云英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对稻米增产及品质提升的作用,又利用紫云英盛花期吸引众多游客,带动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兴宁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正在开发以紫云英为主题的研学路线,让游客亲身参与翻压绿肥、制作生态堆肥等活动。“在农田中广泛推广紫云英种植,打造以花为媒的全域旅游。”
“+乡村振兴”
从“一时花开”到“四季富民”
一片片紫云英花海如紫色云霞般铺展,不仅装点了田野,更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绿色杠杆”。
在兴宁,紫云英的生态价值正转化为经济效益。“紫云英(绿肥)+”系列活动中,润丰农业专业合作社展示了新型农机与紫云英绿肥应用成果,吸引农户参与技术培训,提升了农民对现代化农业生产工具的认知,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支撑,并带动农户发展紫云英种植,将“冬闲田”变身春耕“肥力田”。
聚焦紫云英种子、紫云英观光农业、紫云英蜂蜜产品等产业,兴宁充分挖掘紫云英肥源、食源、蜜源、饲源、景源等多功能属性,发挥紫云英产业经济、生态、社会等综合效益,形成农旅结合、种养结合的特色产业,不断提高紫云英种植经济效益。“目前,我们在开发利用紫云英的价值上还比较初步,它的饲用价值、药用价值等亟待开发。”兴宁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紫云英富含各种矿物质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各类家畜喜食,是优良的青饲料。紫云英还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祛风明目等功效,有极佳的药用价值。
“接下来,兴宁将持续深入挖掘紫云英的价值,进一步拓展特色产业,培育更多高质量农产品,让农民朋友得以增收获益。”该负责人说,通过打造“紫云英+”多元产业链条,从而将紫云英“一时花开”的短暂观赏价值转化为“四季富民”的长效经济收益。“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让兴宁大地更加生机勃勃。”
从改良土壤的生态卫士,到三产融合的经济引擎,兴宁的紫云英故事,还在继续。这朵紫色小花,不仅承载着土地的健康密码,也成为了撬动乡村振兴的富民密码。
来源 南方日报 南方+
记者 张柳青
通讯员 钟思婷 江思忠 张绮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