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讲述大时代,大型原创歌剧《横琴依依》首演成功

作者 吴枫 2024-12-30 10:49

“站在海沙滩,翘首遥望,情思绵绵,何日你才能回还……”当《彩云追月》的旋律响起,大幕在熟悉而深情的音符中缓缓开启,12月28日、29日,大型原创歌剧《横琴依依》在华发中演大剧院歌剧厅成功首演。

该剧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中共珠海市委宣传部、珠海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珠海演艺集团倾力打造,以恢宏的艺术之笔,描绘了在“一国两制”背景下,琴澳青年追逐梦想的动人画卷。

讲述两地青年逐梦湾区

歌剧《横琴依依》由序幕《濠江两岸》和七场独幕歌剧组成,以珠海和澳门两地青年在横琴创业的奋斗历程为主线,通过创新创业、情感碰撞、梦想追逐的叙事,从“小人物”的视角切入,透射出“大时代”的精神图景,用咏叹调、宣叙调等多种歌剧表现手法,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繁荣景象如画卷一般徐徐展开,珠澳两地青年积极融入时代发展的青春气息迎面扑来。

舞台上,一幕幕生动的故事展现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中的感人瞬间,从粤澳文化同根、情感相连、乡愁一脉的独特视角,记录了百年来祖国对澳门的深情关怀,以及新时代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成立后,澳门与内地紧密相连所带来的沧桑巨变。

歌剧围绕湾区青年研发AI智能机器人的创业故事,塑造了一群青春活力、敢想敢拼、互助互爱、感情真挚的琴澳新街坊人物群像,谱写了两地青年逐梦湾区的动人篇章。青年女高音歌唱家陈滢竹、“楚剧皇后”刘丹丽、“金钟奖”“文华奖”双金得主黄训国和文旅部“新时代声乐领军人才”得主高鹏、赵一峦、蒋宁、王婷等人倾情献唱,配合南昌交响乐团气势磅礴的演奏,使整部歌剧气韵生动,回味悠长。

歌剧《横琴依依》是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重点剧目之一,先后获2023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重大项目、广东省文艺精品(文艺人才)扶持专项资金、珠海市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立项资助,由国家、省、市三级联手打造。

国家级团队操刀

该剧的主创团队汇集了中央歌剧院导演沈亮(国家一级导演)、福建省歌舞剧院副院长卢荣昱(国家一级作曲)、国家一级编剧廉海平、国家一级舞美设计金卅以及珠海演艺集团总经理邹建红等多位资深艺术家,为剧目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这部戏我们的创作时间横跨了三年,三年间从大纲到题材的选定再到剧情的走向,我们做了非常多的探索,最后我们选择这个AI题材,是希望我们通过这类题材的尝试,能够有更多未来性,带给观众更多当代审美的体验。”沈亮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为了进一步贴合时代背景,主创团队多次深入珠海、澳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等地采风调研,以真实故事为原型,打造这部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时代精品。“我写了这么多年剧本,这个是最难写的。你既需要它深刻也需要它深情,所以我们通过采风让它来源于生活,用人情味和人性美的方式传递这种情感。”编剧廉海平说。

如何将当代旋律融入民族旋律?在这部歌剧里,作曲家卢荣昱的谱曲中,西方的交响乐与独具岭南特色的高胡、琵琶交相辉映,艺术形式丰富多彩,既保留了传统歌剧的大气格局,又赋予其鲜明的中国风格。“我们希望用这样的方式坚守民族歌剧的发展与传承。”沈亮补充道。

剧组的诚意之处远不止于此,在舞美灯光设计上也力求做到精益求精。“歌剧是一个以音乐为主体的艺术作品,从舞台美术视觉追求来看,整个灯光设计既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一成不变。”该剧的灯光设计师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周正平介绍,剧目的灯光设计追求高度科技化与艺术的高度融合,全部设备均采用当今最现代最智能化的设备实现。

“为了更好的配合舞台呈现,我们这十几天一直在反复地和演员们磨合,一定要尽可能地消除技术痕迹,时间与艺术高度结合的专业,不能有半点马虎。”周正平透露,在晚上正式演出前,灯光还在不断调试中。

南方+记者 吴枫

编辑 蔡如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