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山街道召开深化“街区制”城市管理改革动员部署会议,率先在全市打造“街区制”城市管理改革的3.0版本。
深圳市“街区制”改革从2022年开始试点起,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最早的1.0版本是2022年开始在原关外进行试点,主要是一线环卫人员的下沉,包括环卫清扫人员、城市小管家、环卫设备下沉社区。由社区书记任街区长,执法队副科以上干部挂点街区。2023年开始进入2.0版本,是市容层面的下沉,将市容巡查员、协管员下沉社区,街道与社区、街区开始初步的“条块结合”。
南山街道从2023年开始推进“街区制”改革。今年以来,街道的市容环境测评成绩稳步提升,从一季度的全区第5、全市第33,到三季度的全区第4、全市第10,市级排名较2023年上升23个名次,较2022年上升55个名次,实现质的飞跃。
目前,南山街道正在全市率先打造的3.0版本,真正将执法队在编人员下沉社区,压实责任,街道统筹,社区管理,工作扎根基层、治理依托基层、服务围绕基层。首先,在街道层面,成立南山街道“城市管理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城市管理中心”,负责统筹街道城市管理治理领域工作,指导并监督街道相关部门与街区全面开展城市管理治理的各项工作。设立综合办公室、城市管理部、行政执法部及规划建设部四个部门分管各相关工作。其次,街区层面实行双组长制,由社区党委全面统筹辖区市容环境治理工作。由社区书记/社区负责人担任街区长,负责整合资源,发挥街区自治功能和治理优势。由执法人员担任环境长,负责主导工作落实,是市容环境治理工作的责任主体。
动员会上,第三方服务机构深圳市南山区社会创新促进会对“街区制”改革工作进行了指引培训,包括街区城市管理治理工作指引、城市管理问题分类分级清单、市容环境品质提升问题处置流程等。
会上,深圳城管局副局长黄立新分享了改革工作的指导原则:一是要提高街道统筹的层级,加大整合力度。二是实行条块联动,以块为主的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模式。三是构建以社区党委统筹的街道城市管理模式,以社区运作为基础,片区统筹为补充。他期望南山街道各项改革相互结合,共同促进,共同进步,为深圳加快形成超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贡献南山力量。南山街道办事处主任张英晖强调“街区制”改革的核心就是“责任落实制”,在政府端,通过将执法公务员等管理力量全部下沉,分片包干、明确管理职责;在社会端,通过联动社区环卫志愿者、居民小组等多元力量,全面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 ;在市场端,通过指导、监督、考核等,全面压实环卫(物管城市)服务企业责任。改革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改革是否成功还需要用实际成果来衡量。
今年是“街区制”改革全面推广的关键一年,按照《深圳市推进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到2025年深圳将建成市容环境现代化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深圳样板”。南山街道力争在2025年让“街区制”改革从起步发展进入高效运转阶段,走在全区前列,成为“南山样板”。
南方+记者 刘倩希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