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涌:奋进“百千万”,加速农文旅融合发展

作者 伍杰;卢子衡;叶志文 2024-12-27 08:34

驱车沿深中通道、中开高速来到中山西部,下高速继续深入,一幅美丽宜居、蒸蒸日上的小城镇画卷映入眼帘:蔚蓝的天空下,平整的路面干净宽阔,两旁风景亮丽;一栋栋新建厂房拔地而起,产线开足马力;一座座村居院舍鳞次栉比,环境优雅……这里是中山市大涌镇。

自广东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以来,大涌镇紧扣产业升级、基础设施短板补齐等关键领域,不断推进“工改”、招商引资、产业平台建设等工作,深挖镇村资源加速农文旅融合,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在大涌开花结果,不断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布局向优,“红”“牛”产业转型升级

“百千万工程”的核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抓产业。作为制造业起步较早的特色产业小镇,面对红木家具、牛仔服饰两大传统产业能耗高、环境压力大、附加值相对偏低的困局,大涌如何破题?

12月25日,经重新选址并改造升级后,大涌镇美丽圩镇客厅在大涌镇文化地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红博城重新开门迎客。客厅设有时光印记·发展长廊、湾区好生活体验馆、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等三大功能区域,以及大涌镇特色工艺品销售专柜,展出具有代表性的大涌文创作品、红木雕刻精品。

大涌镇美丽圩镇客厅焕新升级。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大涌镇美丽圩镇客厅焕新升级。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据介绍,美丽客厅内的每一件展品,既可观赏,又可体验,既供展示,又可销售。客厅内还将不定期更新展品,让各个产业体验区成为大涌品牌企业的比武擂台,探索“展销互促+客厅引流+厂家直营+线上销售”新模式。

传统产业并非落后的代名词,只要转型转得好,传统产业也能焕发生机。针对“红”“牛”产业的共性问题,大涌积极探索优化空间布局,因地制宜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为了优化镇内总体空间结构,在2023年3月,大涌镇发布《大涌镇旗涌博潮街区空间提升概念规划》,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红博城为中心,以红木文化为依托,旨在构建一个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和商务活动于一体的综合商业功能圈,重塑“大涌红木”新形象。

与此同时,大涌大力推动“工改”打造产业发展新空间,整备1800多亩低效用地,企业自改项目已完成施工报建近150宗,新建工业厂房超200万平方米,推进超20个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项目,推动新增投资额过亿元。

华裕工业园改造项目总体建成后将成为香港华联集团大中华区的总部。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华裕工业园改造项目总体建成后将成为香港华联集团大中华区的总部。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随着一个个产业升级以及空间改造项目的落地,从红木家具到牛仔服饰,大涌的产业面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大涌以规划引领企业“逐绿”向智集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前三季度实现工业技改投资约5000万元,同比增长超20%,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以“设计+”赋能美丽经济显露雏形。

发展向新,加速布局新能源产业

走进泓慧能源中山生产基地的二楼,一台台造型独特、排列整齐的超级“充电宝”映入眼帘。用泓慧能源中山基地负责人的话说,飞轮储能技术是利用高速旋转的飞轮将能量以动能的形式储存起来,当能量紧急缺乏或需要时,飞轮带动发电机发电或者高速旋转的飞轮拖动电机发电,经电力转换器输出适用于负载的电流与电压。

今年8月,泓慧能源一期项目在大涌镇正式开业投产。“投产即达产,两个月来已陆续交付多个项目订单。”该名负责人告诉笔者,一期项目投产以来,各条产线火力全开,在短时间内已达到预期的生产规模。仅仅两个月后,二期项目迅速签约,公司计划在中山市新能源主题产业园(大涌片区)建设泓慧能源南方地区总部基地及南方地区唯一生产基地,总投资6亿元,生产飞轮储能对应的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磁轴承控制设备、储能系统管理设备等,预计达产年产值10亿元。

如果说“红”“牛”产业是大涌立身之本,如今,大涌已经摸到了未来发展的新脉搏。

今年以来,大涌镇政府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镇内主要领导带队前往北京、江苏、广州、深圳等地,对接洽谈真空磁悬浮飞轮储能项目、远东智能产业园项目、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科沃电气项目。同时,充分发挥新增用地招商、工改招商及统租统管招商等资源优势,鼓励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工改”、文旅项目建设和新兴产业建设,全力打造经济重镇、先进制造业重镇。

为加速新能源主题产业平台的建设步伐,大涌更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一方面,加速完善园内基础设施,如推进大南路、华星南路南段、九龙门大道工程一期等道路工程建设,计划推动大涌镇中心四路道路工程、九龙门大道工程二期(仁桂路)等道路工程动工,以优化产业平台的交通布局;另一方面,加速推进如吕力科技工业园、泓慧大功率真空磁悬浮飞轮储能项目等重点产业项目的落地;此外,高标准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坚持环保、土地资源与经济指标挂钩,成功推动中山市市属国企统租统管首个试点园区落地大涌,以此为示范,推动低效工业厂房的盘活与利用。

镇村向美,发展美丽乡村新业态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重心之一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农村如何发展,是大涌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一步。

深中通道通车以来,大涌镇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也因此,镇内各个村居均积极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催生产业联动效应,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走进中国传统村落、首批省级“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安堂村,沿途古朴的宗祠庙宇、保留完整的青石板路、花香四溢的房前屋后……让人仿佛置身于古色古香的画卷中。

安堂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配合美丽乡村建设,近年来,社区先后投入专项资金对双桂下街开展街景提升、三线入地、美化亮化等工程;按照岭南建筑风格,以修旧如旧方式连片开展农房风貌改造60家,以点带面推动辖区“三街七巷”农房风貌整体提升,依托提升后的农房建成大涌第一家示范民宿,为乡村振兴和文旅发展注入活力。

每逢周末,安堂社区里的民宿都会迎来不少旅客。 南方+ 卢子衡,叶志文 拍摄

每逢周末,安堂社区里的民宿都会迎来不少旅客。  南方+ 卢子衡,叶志文 拍摄

目前,大涌已形成以红博城及红木商圈为核心的红木文化特色旅游线路,以安堂社区、南文社区、大涌社区文旅资源为主的隆都特色文化旅游线路,以卓旗山自然风貌带及周边乡村为主要内容的自然风光休闲旅游线路。

随着乡村的发展势头燃旺,越来越多人聚集到大涌的乡村投资创业。2023年10月,中山市首家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中山市鹏兴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大涌镇挂牌。

该联合社由大涌镇及邻近镇街的五家专业合作社联合创办,旗下覆盖农田7000多亩,其中主要的种植大户集中在大涌镇。目前,联合社有30名从业人员,包括20名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先进农机设备超过60台。“相比各个合作社单打独斗,联合社共享资源、实力更强。”联合社“水稻经理人”、理事长陈宜伟介绍。

中山市鹏兴农业专业合作社旗下覆盖农田7000多亩。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中山市鹏兴农业专业合作社旗下覆盖农田7000多亩。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大涌土生土长的“80后”余龙生是联合社创办人之一,他在叠石村种植了300多亩水稻田。今年11月,晚稻丰收,他的稻田亩产高达1150斤,远超省市的平均产量。据悉,联合社利用规模优势,最大化挖掘种粮效益的潜力,为大涌、沙溪、三乡等共10余个镇区的农户提供水稻育秧、机耕、机插、撒播、喷药和收割等服务,提高了水稻的质量和产量,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美丽乡村,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的工作。大涌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大涌镇将持续攻坚“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以2025年实现“三年初见成效”为目标,蹄疾步稳推动产业升级,日夜兼程补齐人居环境短板,全镇上下同心、同向发力,实现大涌新蝶变。

【编者按】

2024年11月,中山市委组织部、中山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联合发起党建引领奋战“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即日起,南方+推出系列报道,聚焦党建引领社会力量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四小园”建设、绿化美化等工作,展现市镇村齐心“攻坚”强大合力。

撰文:伍杰

摄影:卢子衡 叶志文

编辑 李姗恒 钟涌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