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声焕新非遗韵,中山民谣走进大涌南文小学

大涌发布  2025-05-26 06:31

近日,由中山市文化馆、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中山市大涌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中山市文化馆大涌分馆)协办的2025年中山民谣传承课堂在大涌南文小学精彩开讲。这场以“方言为桥,文化为魂” 的非遗进校园活动,不仅是一次民谣教学,更是一场充满趣味的本土文化探索之旅,让古老乡音在新时代少年心中激起涟漪。

该课堂特邀中山民谣项目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余绮铭老师担纲主讲。课程以一段声画交融的中山民谣宣传片拉开序幕,孩子们透过镜头穿越时光,领略民谣背后的悠久历史,在不同方言的 “声音密码” 中捕捉本土文化的独特韵律。余老师抛出的 “中山民谣分类与特色” 之问,瞬间点燃孩子们的求知热情,一只只小手高高举起,让课堂化作充满活力的民谣探索场。

随着教学深入,多媒体屏幕依次呈现石岐话《月光光》、客家话《月光光》、水上话《噯姑乖》、隆都话《乌哩猫》等方言民谣。

当石岐话童谣《咕噜咕噜》的旋律响起,课堂氛围推向高潮。电子屏拆解展示六个方位手势,一场别开生面的猜拳游戏火热展开,孩子们雀跃尝试,童谣韵律与童真欢笑交织,将课堂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勾勒出非遗传承最生动的图景。

作为 2022 年入选中山市第九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文化瑰宝,中山民谣近年来在中山市文化馆的悉心保护下,通过收集整理、录音记谱、出版丛书等举措焕发新生。此次 “歌谣 + 游戏” 的沉浸式教学走进校园,让童声中的乡音成为城市文化基因的鲜活载体,古老的民谣在童声中焕发新的生命力,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文化传承的种子。

编辑 卢子衡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