竣工图作为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最终记录,既是工程建设环节不可或缺的“身份证”,更是后期建筑维护的“导航图”,其及时、准确、完整归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现实工作场景中,却常有许多项目因整理不规范、归档不及时、图纸有失真等问题,导致竣工图在档案移交环节卡壳,工程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难以得到保障,从长远来说更直接关系到工程投产使用的质效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2023年10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全面应用数字化图纸,依托工程审批系统、施工图审查系统等,完善数字化图纸全过程应用功能,实现各方参建主体和施工图审查机构对图纸的审查、变更、确认、验收等在线业务协同,项目设计、施工、竣工、归档全过程“一套图”闭环管理等。广州为全国27个改革试点地区之一。
自2025年6月9日起,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实现了房建工程的竣工图“一套图”归档服务。通过城建档案管理机构与住建部门的数据共享,建设单位在线操作,无需繁琐的图纸扫描、上传、著录环节,即可实现竣工图的流转与归档。
这项服务的适用范围包括,属于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进馆范围的,且项目电子图纸在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广州市工程图纸全过程管理平台”实现全过程流转应用管理的房建工程。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进馆范围包括越秀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海珠区、番禺区、空港经济区工程建设项目的竣工资料;花都区、南沙区、黄埔区、从化区、增城区范围内的房屋建筑工程电子竣工图归档工作,由属地区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结合工作实际逐步推行。
电子竣工图归档流程
深度联动:创新档案共享机制
城建档案管理机构作为工程建设竣工图的接收责任部门,通过市住建部门的协同联动机制,打破不同业务系统的数据壁垒,以统一项目代码、联合验收意见书文号为关联条件,将建设工程竣工图归档信息统一打包,实现在档案接收系统与工程建设项目联合审批系统、竣工图审图系统之间的互通互联和数据共享。
政企协同:优化档案接收流程
传统档案移交模式下,建设单位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进行图纸扫描、著录,现在“一套图”归档可省去以上步骤,直接在档案接收系统填写联合验收意见书文号完成关联,即可在线获取已在竣工图审图系统内审结的原生电子竣工图,直接进行挂接移交,既助力企业减负降本增效,又提高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的档案检查质效,为智慧城市建设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系统存证:确保接收档案可信
制定机检+人检相结合的四性检查方案。在电子竣工图传输、归档的各流程节点,运用哈希校验码、时间戳等技术,校验元数据设置的准确性、关联性,同时强化信息安全防护,常态化安全扫描信息包和系统环境,实时监控接口稳定性,夯实竣工图高质量归档的基础。而且系统存证杜绝纠纷,企业可避免因“图纸丢失”或“篡改争议”陷入法律风险。
企业受益:降本增效,规避风险
显著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归档成本
通过“一套图”归档,避免了传统纸质图纸的重复整理和扫描工作,大幅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根据试点阶段参与试运行的单位反馈,过去整理、扫描、上传100张图纸,需专项花费人力成本近5000元,耗费近3天时间,而现在“一套图”模式试运行之后,建设单位无需委托专业扫描,自己就能完成竣工图的挂接移交,无需花费额外成本,整体归档时间也大幅压缩至1个小时。
确保图纸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
传统模式下,需专人负责图纸整理、扫描、上传等,存在由人为因素导致的档案遗失、图纸失真等不可控风险,而电子归档可自动化完成从设计、施工、竣工到归档的全过程,实现“一套图”流转,极大降低了人为的出错风险,同时依托哈希校验码、时间戳等可信技术,确保图纸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减少因档案争议导致的诉讼风险,避免法律纠纷成本。
下一步,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将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完善相关流程与功能,保障电子竣工图流转规则与系统运行的稳定。
南方+记者 李鹏程
通讯员 穗规资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