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北人民医院,全国首例显微眼科手术机器人系统辅助视网膜下注射平衡盐溶液(BSS)手术成功实施。手术为一名难治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解除视力危机。这标志着该院在复杂眼底病智能微创治疗领域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时间回到4月,患者许先生患糖尿病多年,因左眼视力持续下降至0.12就诊,此前经多次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效果欠佳。
经评估,眼科廖武教授团队决定采用创新术式,为患者实施国内首次显微眼科手术机器人系统辅助视网膜下注射手术。
该手术在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后,运用显微眼科手术机器人系统进行视网膜下注射治疗。手术中,机器人系统精准控制注射针头于黄斑颞侧进针,将BSS注入视网膜下腔。
廖武介绍,注射过程顺利,注射部位及剂量符合预期。术中观察可见药物进入视网膜下腔、视网膜隆起,无可视化反流手术成功,再行玻璃体腔气液交换,玻璃体腔无菌气体填充。
经过1个多小时的精密手术,这台突破传统人工操作精度极限——误差小于10微米的手术宣告成功。
“传统注射疗法仍有部分患者的黄斑水肿难以消除。”廖武指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约30%患者对抗VEGF药物反应不佳。
据介绍,本次应用的显微眼科手术机器人系统,通过融合机器人技术、显微外科与生物力学等多学科技术,将操作误差控制在10微米内,约头发丝直径的八分之一,显著提升手术精准度。
相较于传统术式,该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为难治性DME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廖武建议,糖尿病患者需定期进行眼底检查,规范管理血糖、血压及血脂水平。出现视物变形、视野中心暗影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避免延误治疗。
南方+记者 叶志强
通讯员 郭艳 刘军
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 杨韬
校对 肖海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