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着力打造罗氏沼虾全产业链

《广东农业》 2025-05-14 10:14

近年来,肇庆市紧紧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坚持以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大力发展罗氏沼虾产业,通过三个“发力”,基本形成了以种苗配送、饲料供应、规模养殖、病害防治、预制菜加工、销售流通、农文旅融合于一体的现代罗氏沼虾全产业链。目前已成功创建“高桂虾”区域公用品牌,获得中国首届县域品牌赛铜奖,实现品牌价值超7.6亿元。

生猛鲜活的罗氏沼虾。

在“建链引链”上发力。一是建强罗氏沼虾全产业链功能性党委,肇庆市高要区由分管农业区领导担任党委书记,吸收养殖大镇、职能部门、重点企业、村“两委”、专业合作社负责同志及养殖能手进入党委班子,每月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产业发展问题。罗氏沼虾全产业链党委联动产业链上游(种苗、饲料)、中游(养殖、捕捞)、下游(批发、加工)等3个环节的企业、专业合作社,推动在饲料生产、养殖捕捞、批发加工等环节协同发力,凝聚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区直职能部门和水产、罗氏沼虾行业协会、水产产业协会,织起涵盖超过18个党支部的链上“互联网”,有效覆盖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和重点领域。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带动作用,整合各村土地资源统一规划,扩大养殖规模,养殖面积从8万亩提升至12万亩,扩大50%。二是引入龙头企业优化罗氏沼虾种业战略布局。通过引进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头部企业落户肇庆,创新建设罗氏沼虾工厂化种苗繁育基地,配套国际领先的育种和繁育设备,逐步建立全球领先的健康罗氏沼虾苗种培育技术体系。目前,项目一期已建设完成并投产,年产罗氏沼虾苗约10亿尾以上,成功突破了长期以来罗氏沼虾在内陆地区苗种繁育难的问题。三是引进珠江水产研究院等专家团队,建设鱼虾病害监测站、中国罗氏沼虾研究院(西江虾谷)等,对种苗筛选、病害防治等开展指导,鱼虾病害检测时间缩短至原来的三分之一。

巴掌大的高要罗氏沼虾。

在“强链补链”上发力。一是打造标准化养殖模式。肇庆市水产学会联合养殖生产主体制定涵盖种苗、营养、病害防治、养殖模式、捕捞与运输、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等7大内容、16项全产业链标准,全面健全罗氏沼虾标准化养殖体系,实现罗氏沼虾产业标准化。二是科技赋能,从“会养虾”到“慧养虾”。创新推行智慧化养殖,打造罗氏沼虾数字化平台,实现养殖环境参数采集、数据自动分析、自动控制等功能,营造出最佳养殖环境,实时监测的数据可以直接通过手机小程序推送到管理端口,实现养殖远程智能管理,让广大虾农从“会养虾”到“慧养虾”。三是改善养殖水质,提升罗氏沼虾品质。借助国企水务公司的资源力量,通过管道的方式引入西江水和山坑水养殖,提升罗氏沼虾养殖水质,从而提高虾的品质。四是创新养殖模式,实行“高桂养殖”。发挥肇庆高要区作为“中国肉桂名县”的优势,以及肉桂富含纯天然的抗生素和防腐剂的功效,在养殖饲料中添加肉桂醛,提高罗氏沼虾的存活率和缩短养殖周期,同时改善罗氏沼虾肉质和口感,打造“高桂虾”品牌,提升罗氏沼虾品牌价值。五是打造互联网平台提升养殖技能。通过打造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罗氏沼虾网络学院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在线教育培训资源,进一步提升罗氏沼虾养殖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延链拓链”上发力。一是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建设养虾、钓虾、抓虾等“虾”主题沉浸式体验文旅项目,打造集农文旅于一体的哈哈乐农耕文化园。二是大力发展“年菜经济”,打造预制菜产业高地。以数智化、绿色化、高端化的“工业锅”炒旺“农业菜”,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先后研发“高桂虾”系列美食菜谱20多种,举办庆祝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第三届高要罗氏沼虾节、西江河鲜美食节等系列活动,推广虾美食文化。三是拓宽销售渠道,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水产综合交易中心,打造大湾区首个罗氏沼虾价格指数和线上交易平台,及时掌握市场价格,提高议价权,目前日均交易量超10万斤,全年交易额达10亿元。与美团买菜、盒马生鲜等平台合作,共建罗氏沼虾“本地尖货直采”基地,有效开拓线上市场,并实现半天之内送达广州、佛山、东莞等地。四是全面提升罗氏沼虾产业社会化服务能力,打造一条集饲料生产、种苗销售、病害防治、越冬棚搭建、上市捕捞、种割茜草于一体的社会化服务链。目前,全市拥有罗氏沼虾规模饲料生产企业2家、虾种苗生产企业8家、提供专业化的现场诊断和防治服务的渔医诊所108家、罗氏沼虾专业搭棚队、捕捞队、种割茜草队55个、从业人员1200多人。罗氏沼虾养殖、劳务服务队伍已初步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全市罗氏沼虾社会化服务业产值达15亿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