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化州市召开化州橙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工作筹备会,正式拉开了化州橙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序幕。此举标志着拥有300余年栽培历史的“粤西好橙”将开启品牌保护新篇章,助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化州橙的栽培史可追溯至明末清初。据《化州县志》记载,新安镇麒麟尾、高坡仔村刘氏家族开创种植先河,后逐步形成规模化栽培体系。至20世纪40年代,化州橙已成为当地橙类主导产品,1949年全县种植面积1210亩,产量380吨。
作为岭南橙类代表,化州橙曾在国际国内舞台大放异彩——1979年以该橙为原料的“万象牌”橙汁摘得南斯拉夫国际橙汁评比会金奖,次年又在中南五省柑橙品比会上斩获头名。
地理标志认证是农产品品牌化发展的金钥匙。此前,当地已通过化橘红地理标志产品成功打造样板。此次启动化州橙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工作,是化州市进一步挖掘和保护地方特色农产品资源的重要举措。
筹备会议指出,化州橙的未来发展将继续以山区林木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依托。化州市将通过深化三产融合、拓展国际市场及强化健康标签等措施,建成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化州橙产业集群,将化州橙从“粤西名片”升级为“国家地理标志级水果品牌”。
南方+记者 杨建雄
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 李阳诗
校对 钟惠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