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城区洲心街道以防灾减灾周为契机,聚焦防汛安全与灾害风险防范,通过工程加固、隐患治理、实战练兵、全民宣教等举措,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综合能力,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洲心街道对大燕河清东围支堤沿线三座水闸全面检修,确保汛期精准调控灌溉与排涝流量。南方+记者 曾亮超 摄
以“工程安全”为核心,洲心街道对辖区内7宗水利设施实施分类管护。荷木坳水库通过库容扩容和坝体加固,防洪标准提升至200年一遇,成为区域防汛“稳压器”;清东围支堤沿线三座水闸全面检修,确保汛期精准调控灌溉与排涝流量;小罗塘山塘通过库容监测和坝体巡查,保障蓄水调峰安全。
针对地质灾害防治,街道坚持“治理+预防”双轨并行。青联岭塘山隐患点整治工程已完成,并在隐患点周边增设警示标识和避险路线指示牌。汛期将继续加强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对在册及册外的地质灾害点进行监测,做到随时掌握变化,根据预警信息结合实际情况,落实相应应急措施。
4月下旬,街道联合公安、救援机构在北江河伦洲码头水域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轻舟、无人机技能培训暨水上救援综合演练,模拟暴雨引发内涝、人员被困等场景,检验多部门协同救援能力。防灾减灾日期间,组织村(居)网格员、志愿者向辖区居民发放宣传单张,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普及避险常识、汛期用电安全等知识,推动防灾意识深入人心。
街道防汛物资实行“专库储存、动态更新”,储备编织袋7万个、救生衣300件、排水设备35台、橡皮艇6艘等物资,并设置分储点,确保灾害发生时“就近调度、快速响应”。此外,组建了由基干民兵、街道及社区干部构成的洲心应急救援突击队,开展物资搬运、汛情巡查等培训,构建“专业队伍+志愿力量”的群防体系,打通应急响应“最后一公里”。
南方+记者 黄玉熹
通讯员 何宁宁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