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第十二届广州塔国际登高赛成功举办,3000名选手齐聚“小蛮腰”挑战自我。与热血登高赛同步进行的,是一场由诺和诺德公益支持、聚焦“科学减重 健康轻盈”的健康嘉年华活动。活动中,一个名为“食物噪音”的概念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成为现场热议的C位热词。
何为“食物噪音”?并非真实声音
肥胖症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且会不断进展。在中国,半数以上成年人存在超重或肥胖问题。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存川教授强调:“肥胖与超过200种并发症相关,包括心血管疾病、某些癌症和2型糖尿病等。此外,肥胖症患者还常遭受污名化、歧视及面临心理健康问题。”
活动现场,“食物噪音”成为被反复讨论的关键词。王存川教授在活动现场生动解析:“‘食物噪音’是一种大脑中难以抑制的、持续出现的进食念头和冲动,它与身体真正的饥饿感有本质区别。”
他进一步阐述,饥饿感是身体发出的能量需求信号,进食后便会消失;而“食物噪音”更多源于心理和外部环境干扰。“比如看到社交媒体上的美食推送、路边的餐饮广告,即便不饿也会产生强烈的进食欲望,导致过量摄入,成为减重路上的‘隐形绊脚石’。”王存川教授指出,这种状态还常常伴随负罪感、焦虑等情绪,影响心理健康。这番解读引发了现场观众的深度共鸣。
科学应对:为大脑“噪音”按下静音键
如何科学减重、消除 “食物噪音”?嘉年华科普展区通过图文并茂的展板,为参与者提供了详细指导。展板内容围绕 “肥胖成因-健康危害-科学干预” 展开,清晰介绍了导致肥胖的遗传、饮食、运动等多方面因素,同时重点普及了消除 “食物噪音” 的方法:比如餐前辨别 “饥饿信号” 与 “食欲诱惑”,或者通过咨询专业医生使用医学手段进行干预。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徐谷根教授介绍,科学干预是缓解顽固“食物噪音”的关键。他表示:“国外一项真实世界研究显示,接受规范减重治疗的患者中,多数反馈不再被进食想法频繁困扰。这不仅能有效促进体重管理,也带来了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推动患者建立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本届广州塔登高赛及健康活动通过竞技与科普相结合的方式,将“食物噪音”这一新颖且贴切的概念引入公众视野,旨在提醒大众,科学减重不仅关乎管住嘴、迈开腿,更在于理解并管理好大脑中那些关于食物的“嘈杂声音”,从而真正找回对健康生活的掌控权。
南方+记者 严慧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