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宝贝遇上小萌娃!惠城党建引领“一老一小”服务升级

文明惠州  2025-09-27 06:30

家门口的幸福

“一老”携“一小”

“一小”伴“一老”

朝夕相处皆美好

去年,惠城区成功入选广东省首批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地区。该区通过持续抓好家门口“一老一小”服务保障,社区——家门口的方寸之地,正成为长者和儿童感受“稳稳幸福”的重要场所。

惠城区桥东街道东河社区作为典型的住宅小区,“一老一小”人口聚集。在国庆、中秋佳节来临之际,社区党委以党建为引领,聚焦“一老一小”群体需求,近日在赛格广场开展“党建引领聚合力 一老一小暖中秋”暨社区“家门口研学”启动活动。

活动联动多方力量,老老少少携手“唱响一台戏、上好一堂课、过好一个节”,吸引50组祖孙家庭及20余名党员志愿者参与,以家门口的“小课堂”传递“大温暖”,让社区居民在互动中传承文化、传递温情,邻里幸福指数飙升。

猜灯谜。

猜灯谜。

九旬老党员来上课,家门口的研学真有趣

在社区里,“老”和“小”是两个“最熟悉、最活络却又彼此陌生的群体”。

据不完全统计,整个东河社区有近3000多户家庭,60岁以上的长者约有6000人,6-12岁的儿童也有5000多人。老人和小孩很多时候都在社区公共场所活动,但大家都是“相见不相识”。

孩子制作珍惜粮食环保袋。

孩子制作珍惜粮食环保袋。

“社区的老人们很多身怀十八般技艺,孩子们也很想有一些代际互动的有趣活动。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我们社区党委就打算结合老年友好和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开展家门口研学活动,为长者和孩子们搭建一座温馨的代际互动桥梁。”东河社区党委书记杨东升告诉记者。

在家门口研学课堂上,当“老宝贝”遇上“小萌娃”,会有怎样的火花?

社区“家门口研学”启动后,分为“超市小管家”“粮票里的节约课”“DIY防溺水手账+驱蚊香包制作”“庆中秋灯谜欢乐猜”等课堂,第一节课就聚焦用餐文明。

超市里,孩子们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超市里,孩子们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在赛格广场泰迪熊乐园里,开展“粮票里的节约课”,东河社区特别邀请90岁的老党员倪懋琛分享“粮票的故事”。倪奶奶小心翼翼地展开珍藏40年的粮票,讲述物资匮乏年代里,“买米要排通宵队,半两粮票都要掰成两半用”的经历。

“那时候,掉在桌上的饭粒都要捡起来吃,因为不知道下一顿有没有。”听着倪奶奶的话,孩子们睁大眼睛,小朋友们拽着奶奶衣角问:“奶奶,那你们饿肚子吗?”倪奶奶笑着说:“饿呀,所以我们现在更要珍惜粮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现在光盘行动,每一口饭都是幸福!”

老党员讲述粮票的故事。

老党员讲述粮票的故事。

随后,祖孙共同绘制环保袋宣传画,用彩笔画出“珍惜粮食 光盘行动”卡通画。“社区研学活动把‘过去’和‘现在’连起来了,这才是真正的传承。”家长林霖点赞道。

在“超市小管家”活动现场,超市党员志愿者姜雄成为“研学导师”,带着祖孙家庭参观超市货架区、称重区与收银台,从商品分类到价格标签,从传统老秤砣到现代电子秤,祖孙头碰头计算商品价格,一一讲解背后的“生活学问”。六年级小学生林梓涵说:“跟着爷爷奶奶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这个研学很有趣。”

“一老一小”同台演出,“党群服务岗”中秋送暖

活动现场启动仪式上,“一老”携“一小”同台演出,用歌舞赞颂祖国、喜迎中秋。东河社区合唱团的老年人为大家带来激情高昂的合唱和热情奔放的舞蹈,小朋友们表演国风舞蹈、街舞演出……现场好不热闹。

奶奶们跳起热情的广场舞。

奶奶们跳起热情的广场舞。

广场体验区的“手工+灯谜欢乐趴”同样热闹:祖孙合作绘制防溺水手账,学习安全知识;穿针引线制作中药香包,艾草清香中传递关怀;东河欢乐灯谜区悬挂中秋知识谜题,猜中的家庭收获灯笼小礼品。

东河合唱团团长、参与活动的周清明表示:“社区让我们老人当‘老师’,跟小朋友的互动让我们也很开心。希望接下来有机会给孩子们上上音乐课,我们也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东河社区合唱团唱响爱国爱党歌曲。

东河社区合唱团唱响爱国爱党歌曲。

活动还设置了“党群服务岗”,提供口腔检查、眼科筛查、中医理疗、测量血压等健康服务,党员志愿者全程引导,帮助老人排队、解读检查结果。“医生说我血压控制得不错,还教我秋天少吃寒凉食物,社区想得太周到了!”70岁的陈国毅爷爷竖起大拇指。

“首次研学活动效果不错。接下来我们还会联动市区妇联组织,开展2-3场家门口研学活动,打造社区强党建、惠民生的亮点品牌项目。”东河社区党委推出的“家门口研学”项目,将党建引领融入文化传承、生活实践与亲子互动中,打造“15分钟党群服务圈”的生动实践。

【惠城事·汇言堂】

长者是社区的“活档案”,是岁月沉淀下来的智慧库,更是我们守护的“家有一老”温暖;儿童是家里的“小太阳”,是社区的未来。在家门口开展“一老一小”服务的初心,就是让老人的晚年不被“边缘化”,让孩子的成长不被“孤独化”,让代际之间多一些“双向奔赴”的温暖。

东河社区党委通过前期调研发现,“一老一小”是社区最需要关爱的群体——老人渴望陪伴与价值认同,孩子需要实践与亲情互动,而家庭期盼“代际融合”的机会。

“家门口研学项目”,正是东河社区党委回应这份初心的具体行动。老党员的故事里藏着历史与传统,他们的经验是孩子最好的“人生教材”;孩子的童真与活力,能让老人的晚年焕发新的光彩。

东河社区党委通过党建这根“红线”,把辖区的超市、学校、医疗机构、共建单位串起来,把党员的先锋作用发挥出来,把居民的需求精准对接起来,让“一老一小”服务既有温度,更有力度。

“老人是社区的‘根’,孩子是社区的‘芽’,根壮才能叶茂,根叶相依才能生生不息。”东河社区党委书记杨东升说,社区党委将持续聚焦“一老一小”需求,开设“银龄课堂”,请老党员讲党史、传家风;打造“童趣乐园”,带孩子探自然、学科学;会更频繁地组织“祖孙结对”活动,让代际互动成为社区常态;更会以党建为引领,联动更多共建单位,把祖孙家门口的互动变成“日常的温暖”,让社区成为“一老一小”的幸福港湾。

来源:由惠州文明网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

编辑 谢志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