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海之下有什么?有石油,更有未来|海上新广东,时长共5分10秒)
深海之下有什么?有石油,更有未来|海上新广东
就在这个九月,位于珠江口盆地的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项目——恩平15-1油田碳封存项目累计封存二氧化碳突破1亿立方米,减少碳排放量相当于植树220万棵,标志着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装备和工程能力已臻成熟,对加速推进国家“双碳”目标达成、实现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距珠江口约200公里的海域,恩平15-1平台在月光的映衬下亮起灯光,这是中国海上首个集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和利用于一体的示范工程。
距珠江口约200公里的海域,恩平15-1平台在月光的映衬下亮起灯光,这是中国海上首个集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和利用于一体的示范工程。
中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宝藏。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关键项目的突破性进展,我国南海油气开发正迈向更深、更远的海域,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推动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力,同时也为广东“向海图强”、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写下生动注脚。
珠江口盆地,由多个平台组成的深海油气“海洋能源团队”矗立在海中。
珠江口盆地,由多个平台组成的深海油气“海洋能源团队”矗立在海中。
深海勘探屡破纪录,油气增储上产势头强劲。位于南海的流花11-1/4-1油田二次开发项目自投产一年来,已累计生产原油突破70万吨,标志着我国深水油田开发运营能力达到新水平。同时,惠州25-8等新平台的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为持续增产夯实基础。
清晨的南海朝阳初现,石油平台上方的火炬在深蓝海面上十分耀眼。
清晨的南海朝阳初现,石油平台上方的火炬在深蓝海面上十分耀眼。
“大国重器”显身手,深海作业精度惊人。在距珠江口约200公里的海域,“蓝鲸号”等海上重型工程船舶组成的“深海舰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南海深处,一支具备吊装、运输、维护等功能的“深海舰队”正在集结,西江24-7智能化无人石油开采平台上部组件正被运往预定海域进行安装。
南海深处,一支具备吊装、运输、维护等功能的“深海舰队”正在集结,西江24-7智能化无人石油开采平台上部组件正被运往预定海域进行安装。
“蓝鲸号”起重船堪称海上巨无霸,其7500吨的起重能力足以轻松吊装大型油气平台组件。
起重能力达7500吨的“蓝鲸号”起重船在波涛起伏的海面上精准吊装平台组件。
起重能力达7500吨的“蓝鲸号”起重船在波涛起伏的海面上精准吊装平台组件。
在西江24-7平台上部组件的安装过程中,项目团队成功将重达3310吨的庞然大物,在波涛起伏的海面上精准吊装至水下导管架,最终合拢误差小于1毫米,其技术精度令人赞叹。
项目团队精准吊装西江24-7平台组件,最终误差小于一毫米。
项目团队精准吊装西江24-7平台组件,最终误差小于一毫米。
为了更加精准地施工,平台组件对接前,施工人员被先行吊运上导管架。
为了更加精准地施工,平台组件对接前,施工人员被先行吊运上导管架。
这类智能化无人平台的建设,也代表了海上油气生产向数字化、自动化发展的趋势。
恩平15-1石油平台的总控室可以实时控制所有设备,工作人员在此24小时轮守确保各项参数运行稳定。
恩平15-1石油平台的总控室可以实时控制所有设备,工作人员在此24小时轮守确保各项参数运行稳定。
向海图强,海洋能源成为广东发展新引擎。从碧波之下数千米深处开采油气,到将伴生的二氧化碳安全回注地层;从依靠“国之重器”在深海精准施工,到智能化平台提升运营效率——南海油气开发的故事,是一部不断挑战极限、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奋斗史诗。
在祥云的映衬下,石油平台的灯光将海面晕染。
在祥云的映衬下,石油平台的灯光将海面晕染。
面向未来,随着勘探开发的进一步深入和技术的持续进步,南海必将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以及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强大的“深海力量”。
恩平15-1平台上,工人们正在下放钻井油管装置,这些装置将被下放到海底地下数千米的油层进行取油。
恩平15-1平台上,工人们正在下放钻井油管装置,这些装置将被下放到海底地下数千米的油层进行取油。
刚被开采出的石油混合着海水,通过离心分离,石油在上层显现。
刚被开采出的石油混合着海水,通过离心分离,石油在上层显现。
向深海出发,广东将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纳入省委“1310”具体部署,作为全省要实现的“十大新突破”之一,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为抓手,向海图强,逐梦蓝海,海上新广东的巨轮已经启航。
从高空俯瞰,茫茫大海中的石油平台和运维船舶宛若星辰。
从高空俯瞰,茫茫大海中的石油平台和运维船舶宛若星辰。
海上石油平台空间狭小,工作人员下班后在生活区阳台转圈散步运动。
海上石油平台空间狭小,工作人员下班后在生活区阳台转圈散步运动。
清晨6点,工人们经过一夜的工作后在餐厅吃早餐。
清晨6点,工人们经过一夜的工作后在餐厅吃早餐。
在远离陆地的海上石油平台工作,搭直升机上下班成为常态。
在远离陆地的海上石油平台工作,搭直升机上下班成为常态。
出海工作近一个月后,疲惫的工人们在回程的直升机上歇息。
出海工作近一个月后,疲惫的工人们在回程的直升机上歇息。
策划:陈枫 王海军
统筹:张由琼 袁佩如 李细华
编导:石磊
摄影:石磊 张令
文字:刘倩
剪辑:徐昊 实习生 何晓进
设计:谭唯 潘洁
校对:冯志坚
审核:张由琼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