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社交平台,总能刷到一种让人有点“两眼一黑”的东西——成人安抚奶嘴。 不是给宝宝用的那种小size,而是专门为成年人设计的款式。有透明的、马卡龙色的,甚至还有带可爱图案的。电商平台相关产品的销量也相当客观。不禁让很多人感叹,到底谁在用?
成人安抚奶嘴为何成为新宠“阿贝贝”?
有人说,这是她的“解压神器”。深夜写论文或加班的时候,盯着屏幕到眼睛发花,十分焦虑,含着奶嘴靠在椅背上眯五分钟,好像突然就没那么累了,“像小时候被妈妈抱着的感觉,特别踏实”。
还有人把它当成“戒瘾帮手”。之前一焦虑就想抽烟、啃指甲,尝试过好多办法都没用,直到买了这个奶嘴,想咬东西的时候就含着,慢慢居然把那些坏习惯改掉了。
当然,也有“不好意思党”。下单的时候反复确认“会不会被别人看到”,收到货先藏在抽屉最里面,等家里没人了才敢拿出来用,后来发现评论区好多人都这样,才慢慢放下心理负担。
为啥成年人会迷上“宝宝用品”?
其实这背后藏着现代人的压力密码。从心理学角度说,成年人用安抚奶嘴,本质是一种“心理退行”——不是真的变幼稚,而是在压力太大的时候,本能地想找一种简单、安全的方式缓解焦虑。 就像小婴儿,含上奶嘴就会平静下来,因为口腔的吸吮动作能刺激大脑分泌内啡肽,这种“快乐激素”能让人暂时忘记烦恼。
对成年人来说,奶嘴的作用更多是“心理暗示”:含着它,就像给自己筑了一个小小的“安全区”,能暂时从工作、生活的压力里抽离出来,喘口气。
但需要注意的是,心理是解压了,别忘了身体健康的潜在危害,长期用安抚奶嘴可能让牙齿“走位”,出现开颌畸形,说话、吃饭都会受影响。而且有些廉价奶嘴可能释放塑化剂,长期接触对身体不好,等等。
解压玩具,本质都是 “找掌控感”
除了奶嘴,有自己独门解压方式:比如盘串时珠子转动的触感、指尖陀螺旋转的规律轨迹、解压捏捏球被挤压后回弹的力度等。这些物件的共同特点,都是能通过 “触觉反馈” 转移注意力,让混乱的思绪聚焦在具体的 “动作” 上,从而暂时脱离焦虑情绪。
就像有人焦虑时会反复整理桌面,有人紧张时会搓手,本质都是通过 “可控的小行为”,获得对生活的 “掌控感”—— 当外界压力让人觉得 “无力” 时,能自主控制一个小物件的动作,会让人重新感受到 “我能主导一些事情”,这种掌控感正是缓解焦虑的关键。
其实,不管是成人安抚奶嘴,还是其他解压玩具,本质都是我们对抗压力的“小武器”。不用因为用这些东西觉得“不好意思”,但也别依赖它们。毕竟,真正的安全感,是我们在一次次面对压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慢慢给自己的。
生活有时候确实像“升级打怪”,偶尔需要一个“小奶嘴”喘口气没关系,但别忘了,你自己才是最强大的“玩家”呀!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