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下午,广东21地市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已悉数出炉。
总量方面,深圳(27896.44亿元)、广州(23265.65亿元)、佛山(9620.82亿元)、东莞(9318.93亿元)、惠州(4476.72亿元)继续稳居前五。前三季度,各地市基本稳住了总量基本盘,尤其是几座经济大市、“万亿城市”以自身之稳为全省经济的稳中有进贡献了有力支撑。
增速方面,梅州(6.0%)、深圳(5.5%)、湛江(5.0%)、潮州(5.0%)、肇庆(4.6%)、东莞(4.5%)、汕尾(4.5%)、清远(4.4%)、惠州(4.3%)、广州(4.1%)高于或与全省增速水平(4.1%)持平。
各地市间增速的分化趋势依然显著,这说明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的当下,各地经济持续向好依然面临不小压力。加快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培育新的支撑和增长点,才能在压力之下完成“蓄势一跳”摸到更高点。
广深“双子星”加速培育“向新力”
前三季度,珠三角九市的经济总量在全省占比超过八成,四座“万亿城市”占比超六成。其中,广州、深圳两座“双子星”城市的表现亮眼。
在双双突破2万亿的体量基础上,从一季度到上半年再到前三季度,广州的经济增长跑出了3.0%—3.8%—4.1%的加速度,深圳自今年一季度以来,均保持着5%以上的较高增速,前三季度5.5%的增速比一季度、上半年均有提升,发展韧性凸显。
把这两座城市的经济指标打开来看,它们的工业经济等主要指标发挥了有力支撑作用,“向新力”动能充沛,积极因素不断累积增多。
广州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广州全市“3+5”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7517.28亿元,同比增长4.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5.2%,经济增长超过1/3的动力来自新兴产业。
此外,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制造业降幅收窄,新能源车产量逐季抬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显示器件制造业、集成电路制造业增加值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与此同时,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业也实现亮眼增长。
总的来看,广州新旧动能转换的成效显现,这些有利因素共同带动广州经济走出了去年的低迷局面。
工业经济和产业新动能的带动作用,在深圳更为显著。
作为全国首个规上工业总产值超5万亿元的工业大市,在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基础上,前三季度深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有所提升,同比增长5.0%,增速比上半年(4.3%)提升0.7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深圳“双第一”领先优势持续扩大: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3.83万亿元,全口径工业增加值9090.45亿元。
除了传统优势产业稳扎稳打之外,深圳的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新兴产业也爆发出巨大潜力,民用无人机、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产品产量分别实现了46.9%、38.2%、33.6%的增长,剑指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
广深两地的经济表现带来的启发十分明显:保持定力扭住产业发展“牛鼻子”,才能掌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有12个地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转型“阵痛”中积极变化已显现
自上半年以来,梅州的经济增速在全省持续领先,前三季度增速(6.0%)比上半年(5.7%)高出0.3个百分点。
这背后同样离不开工业的“托举”。前三季度,梅州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增速比上半年(8.4%)提高0.6个百分点,在全省仅次于湛江(10.4%)。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24.7%的两位数增长。
湛江规上工业的增长则主要得益于能源、钢铁、绿色石化等产业项目、龙头企业的带动。湛江钢铁零碳项目冲刺投产,以中科炼化、巴斯夫为龙头的石化产业集群加速成形。前三季度,湛江全市工业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
看一个地区的发展,既看存量、看当下,也看态势、看结构。部分地市增速不尽如人意,但经济转型的积极变化已经逐渐显现。
前三季度,汕头经济增速(-0.4%)在全省“垫底”,工业、投资等指标下降的拖累较为明显。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加速壮大新兴产业,是汕头的破局之路所在。
在汕头,新质面料制造基地、国际纺织数贸基地、智能云仓中心、人才融创中心“新四大工程”相继建成,全球玩具智造中心、全球玩具贸易中心、国际玩具总部基地、潮玩创意产业基地、潮玩艺趣主题乐园“五大项目”加快打造,万洋科技城、智慧物流中心等大体量项目相继开工……
近期公布的2025年广东制造业500强企业榜单中,汕头有5家企业上榜,比去年新增1家企业。前三季度,汕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规上工业14.0%、37.3%。全市“三新”产业投资占“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投资总额比重46.6%,较去年同期提升3.2个百分点。
“深蹲”是为了更好地起跳,顶住转型“阵痛”,量变后的质变更加可期。
主动进取全力“拼经济”
近段时间以来,广东经济大事不断、盛事连连,为各地“拼经济”提供了广阔舞台。
全球“顶流”第138届广交会如约而至,全省各地企业组团参展,抢抓“家门口”的机遇。东莞以超400家企业、1000个展位的历史最大规模亮相,其中先进制造业和科创企业占比近六成;潮州80家企业携玩具、服装、鞋类等8大领域拳头产品亮相广交会第三期,截至11月2日参展企业意向成交3.5亿美元,同比增长超15%;湛江廉江的家电企业也抱团亮相,一举拿下超6.3亿元意向订单。
11月3日,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在广州举行。今年的招商大会举办珠三角9市“揭榜招商”专题展,集中展示各市产业特色与发展机遇,同时还将组织企业前往广州、江门、湛江、汕头、汕尾等地考察投资环境,开拓合作新空间。
随着第十五届全运会脚步临近,省内各地也纷纷“出招”,在十五运会等重要时间节点推出“优惠住酒店”政策举措,做大假日经济、赛事经济,让“人气流量”转变为“经济增量”。
放眼全省,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投运,深圳成为中国“APEC第三城”,韶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算力集群,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首船外贸产品启航……
压力之下,更见韧性。看到困难挑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以更加主动进取的姿态全力冲刺四季度,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南方+记者 黄叙浩 黄应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