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白40万亩晚稻收割过半,预计产粮16.47万吨

作者 周梁;邓建青 2025-11-04 15:08

秋风送爽,稻穗飘香。在茂名市电白区的田野间,沉甸甸的稻穗低着头,在阳光下闪烁着温润的光泽。空气中弥漫着新稻特有的清香,混合着泥土的气息,构成一幅动人的丰收画卷。

屋舍俨然,流水潺潺,稻浪翻涌,汇成乡村富足图景。

屋舍俨然,流水潺潺,稻浪翻涌,汇成乡村富足图景。

眼下,电白的晚稻已进入成熟收割期,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收割机穿梭作业的繁忙景象。据统计,截至10月底,全区40.4万亩晚稻已进入集中收割期,目前收割进度已过半,预计总产量可达16.47万吨。

丰收的乐章在电白各乡镇接连响起。

丰收的乐章在电白各乡镇接连响起。

今年秋收,受台风影响不小。10月4日,台风“麦德姆”携狂风暴雨来袭,恰逢晚稻抽穗灌浆的关键期,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不小挑战。

如今,丰收图景如约到来,是当地统筹抗灾与农业生产的生动缩影。

广阔的稻田上,收割机正在作业。

广阔的稻田上,收割机正在作业。

“台风导致部分田块出现倒伏、内涝,水稻‘两迁’害虫以及纹枯病、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等水稻流行病害风险加剧。”电白区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和种业管理股负责人蔡玉祺介绍,灾害发生后,该局取消休假,将工作重心从台风防御转向救灾复产,组建技术指导组分组包片奔赴镇村一线开展帮扶。

面对台风影响,电白始终把粮食安全放在首位,加强农情调度,协调农机抢收队跨区域作业,组织合作社、家庭农场与采购商、电商平台精准对接,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农户正在打包稻谷。

农户正在打包稻谷。

为最大限度降低损失,电白区打出一套精准高效救灾复产“组合拳”:开展晚稻统防统治,在重点区域重点田块由政府集中统一为农户实施飞防作业,作业面积6500多亩,带动农户自行施药防治30万多亩,有效遏制病虫害蔓延;针对绝收和受灾严重的田块,及时调拨玉米、蔬菜等救灾种子935公斤,指导农户结合冬种进行改种,确保10月下旬完成全部改种任务;同时通过微信工作群、村级大喇叭、“技术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向农户普及灾后田间管理技术,为秋粮稳产保驾护航。

“虽然受了台风影响,但有政府的技术指导和物资支持,今年收成差不了。”黄岭镇上平山村种植户李大娘算了一笔账,她种植的15亩晚稻长势良好,预计亩产可达400公斤以上,“收割结束后还能接着种冬种作物,让‘冬闲田’变成‘增收田’,还能再增加些收入。”

金黄稻浪与冬种绿苗相映成趣,为田野铺上了一条斑斓的地毯。

金黄稻浪与冬种绿苗相映成趣,为田野铺上了一条斑斓的地毯。

今年秋收的稳健推进,还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打下的坚实基础。据悉,2025年电白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在麻岗、马踏、林头等多个镇打造示范工程,建设衬砌渠道、整修泵站、完善田间道路,同步实施秸秆还田、深耕作业等地力提升措施。

“完善的灌排系统让灾后积水快速排出,硬化田间道方便农机抢收,高标准农田受灾损失较普通农田降低30%以上。”蔡玉祺说。

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电白秋收稳产打下坚实基础。

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电白秋收稳产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秋收进程持续推进,电白区将进一步加快收割进度,同步优化冬种布局,确保大灾之年实现农业稳产增产,筑牢粮食安全底线。

撰文:南方+记者 周梁

图片:邓建青 张鹏飞

编辑 朱慧溪
校对 刘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