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晒出“黄金油”!乳源洛阳田螺坑村茶籽香飘出深山

作者 潘俊宇 2025-11-03 10:06

深秋的韶关乳源洛阳镇田螺坑村,蜿蜒的山路旁铺开一片金灿灿的晒场。村民弯腰翻动着饱满的红花油茶果,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木香。在这里,一颗颗红褐色的油茶果正悄然化作“液体黄金”——茶籽油,成为村民增收的“金钥匙”,更点亮了深山乡村的产业振兴之路。

茶果变“金油”:从剥壳晒籽到端上餐桌的匠心道

田螺坑村山多地少,青壮年多外出务工,留守的中老年人却用世代相传的智慧,将山间的红花油茶果变成了宝贵资源。每年秋季,家家户户上山采摘红花油茶果,手工剥壳、晾晒、榨油,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质朴的坚守。

茶籽油的“金价值”,藏在村民的手作与自然的馈赠里。采摘后的红花油茶果,要先经村民手工剥去厚实的外壳——村里的老人、孩子常围坐院坝,边剥壳边拉家常,剥好的油茶核再铺在空地晒干,足足要晒上一周,直到水分散尽、核壳发脆。“2斤8两晒干的油茶核,才能榨出1斤纯茶油!”村民王大妈拿着榨油坊的账本算得清楚,“这油金黄金黄的,50块钱一斤不愁卖,家家户户一年最少能出50斤,像村里的潘大叔家,种的油茶树多,一年能榨500斤,单靠茶油就能增收2万多元!”

更让村民开心的是,茶油茶“全身是宝”:剥下的果壳不用丢,晒干了能当柴火烧,烧后的灰烬还能做“灰水”(传统洗涤、烹饪用料),既省了开支,又多了份“循环收益”。

油茶“串”起村:从几户试种到满坡成林的共富道

茶籽油的功效有很多,胃溃疡患者以内服缓解不适,孩子长红疹时涂抹消炎止痒……“菜籽油的功效这么多,一年结一次果,不用怎么打理,肯定有市场!”茶洞村的村民对红花油茶有着很大的信心。

田螺坑的油茶产业发展,始于茶洞村小组的率先探索。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几位敢于“吃螃蟹”的村民,在荒坡上种下第一批油茶树,用古法榨出的滴滴茶油,不仅带来了额外收入,更点燃了全村的希望。

“最早就几户人家种,看着他们榨的茶油又香又好卖,我们都跟着种!”村民王大妈回忆,起初仅一村试种红花油茶,可当大家发现这“山间宝”不仅好打理,还能带来稳定收入,邻近村组的村民心热了、行动了,便纷纷在自家山坡、院边栽下油茶树。很快,以茶洞村为原点,油茶种植的星星之火,以“一村带多组”的模式,燃遍了田螺坑的每一个村小组。

如今的田螺坑村,从山脚到山腰,连片的油茶树郁郁葱葱,每年霜降前后,家家户户都忙着上山采摘,成了村里最热闹的“丰收节”。

“现在几乎家家有油茶林,户户会榨油。”一片片荒山披上绿装,一颗颗果实变成“金豆”,小小茶籽串联起村民的共同致富梦。

油香漫深山:从自家食用到走出山门的振兴道

产业的发展,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村民的笑脸。丰收时节,村内空地上晒满了金黄的油茶籽,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我平时住在县城,红花油茶又不需要怎么打理,现在结出了又大又饱满的果子,就赶紧抢抓时机摘,轻轻松松赚钱喔!”一位正在剥红花油茶果的大婶笑嘻嘻地说道。另一位大叔一边检查油茶果的品质一边补充:“这么好的东西,我们自己家也天天吃,给孩子用也放心,现在就希望能让更多山外的人知道!”

崎岖山路曾阻挡了田螺坑村发展的脚步,如今却因茶籽油飘出“山味”而迎来转机。村民用最传统的方式守护着油品的纯正,也盼着更多人尝到这份来自深山的馈赠。

山路依旧蜿蜒,田螺坑村的前路却越走越宽。一朵朵油茶花,结出的不仅是饱满的果实,更是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共同奋斗的硕果。如今,在洛阳镇党委、政府的推动下,油茶产业已悄然成势,深洞村、坪溪村、双坪村、洛阳村,一个个村庄相继加入。原本零星的试点,正连点成线,汇线为面。油茶花,开遍了山野,也开进了越来越多村民的生活。产业兴旺了,村民的腰包鼓了,日子也过得愈发踏实、红火。

南方+记者 潘俊宇

通讯员 吴树招

编辑 李明秀
校对 吴荆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