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头这位社区书记的“工作清单”,满满都是居民所盼

作者 邓巧月 2025-10-24 15:19

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推进中,改变发生在基层每一个角落。南调街道海盛社区的党支部书记陈洁,就是一位常常忙碌于改变的“追梦人”。

5年来,她像一根穿针引线的“绣花针”,把党建、民生、创新这些关键词,细密地“绣”进社区日常,和群众一同织就一幅充满获得感的幸福图景。

服务品牌是从居民需求里“长”出来的

在南调街道海盛社区,服务品牌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从居民的真实期盼中一步步“长”出来的。作为从小在这里长大的海油子弟,陈洁对昔日单位社区里那种浓厚的人情味和丰富的活动记忆犹新。她希望能把那种温暖延续下去,让社区重新充满活力与关怀。

一场与久和医院合办的“久和杯”广场舞大赛,点燃了居民久违的热情。看到大家如此渴望文化活动,陈洁意识到:“我们不能只做一次。”于是,在辖区企业的支持下,“邻聚欢享”邻里节应运而生。

这个名字寓意“邻里欢聚,共享美好”,更寄托着“欣欣向荣”的期盼。为解决社区场地有限的难题,她巧妙地将活动“化整为零”,以分站的形式办到各个小区的“家门口”。从广场舞大赛到中秋晚会,居民们依据兴趣就近参与,昔日的“陌生邻里”在欢声笑语中熟络起来。

最能体现“人心齐,泰山移”力量的,是“便民服务公益集市”,它始于居民对义诊、政策咨询的期待,如今已成长为每月一次的社区盛事。

最让陈洁印象深刻的,是一次雨中集市。原想取消,居民却自发找来雨棚,商户坚持继续服务,民警协助疏导人流。那天,他们反而多服务了20多户居民。这件事让她深深感到:社区的事,从来不是社区自己在做。当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小事也能汇聚成巨大的暖流。

如何将这份源于热心的“一时冲动”,转化为可持续的“长久动力”?“红心微聚”基层治理积分方案,是陈洁给出的答案。

她首创的“红心微聚”基层治理积分方案,将居民的每一次志愿服务转化为可记录、可积分的“爱心存储”。居民不仅可以用积分兑换实用的服务或纪念品,更让热心奉献成为一种可见的荣誉。这套机制吸引了500余人次的党员、志愿者主动“打卡”参与,成功孵化出一支能战斗、肯奉献的社区志愿铁军。

在她的带领下,海盛社区的治理成效显著,先后荣获“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省级‘粤治粤美’优秀案例”等多项荣誉,一个“平安、大爱、高质、文化”的社区新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民生为本,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

作为社区的“主心骨”,陈洁知道,党建引领是社区治理的根基。她锚定“党建引领+公益服务”双核驱动,成功开辟出一条“社区搭台、多方聚力、居民共享”的创新治理路径。

她积极牵头,联动物业、业委会、辖区企事业单位,将分散的力量整合成治理合力。通过将86人次的党员干部“拧成一股绳”下沉至网格,有效解决了76件群众急难愁盼事项,办结率高达90%,真正将“诉求清单”变成了居民的“满意答卷”。

民生冷暖,是基层工作最真实的温度计。陈洁的工作重心,始终围绕着居民最迫切的需求展开。

在台风“麦德姆”来袭的危急时刻,她的身影出现在社区各个角落,精准调配应急物资,挨家挨户协助困难群众转移,在风雨中,她与同事们为社区居民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让社区成为居民最安心、最可信赖的“避风港”。

不仅如此,她也从关乎健康的“小细节”入手,联动多部门打响“清洁家园·防蚊灭蚊”攻坚战,组织青年志愿者队伍开展全域消杀、清理积水,将疾病防控知识送进千家万户。

此外,她创新探索“阵地换资源”的社企联动模式,推动中秋慰问、便民服务等一批公益项目在社区落地生根。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让“百千万工程”的成果逐步转化为居民可感可及的日常福祉。

面向未来,陈洁致力于推动社区治理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她认为,成立社区服务公司可以系统性盘活本地资源,将成熟的便民服务转化为市场化、品牌化的社区微经济,旨在构建一个“服务-收益-反哺”的良性闭环,确保所有经营所得重投社区,实现基层治理的自我循环与内生发展。

这不仅是为社区服务装上了一个动力强劲的“新引擎”,更是朝着“未来社区”愿景迈出的坚实一步——一个能够自我成长、充满活力,并且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共享发展成果的温馨家园。

撰文:邓巧月

编辑 邓安祺
校对 叶剑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