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4000万!揭秘何享健青年科学家首期项目

作者 蓝志凌 2025-10-26 18:40

2025年10月25日,“何享健青年科学家”首期项目揭晓仪式及学术研讨会在佛山顺德举办。20位深耕医学与生命科学、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领域的青年科学家获颁资助证书,每人获得200万元科研资金支持,助力其开展具备原创性和突破性的基础、转化和应用研究。

赵国屏院士、徐国良院士为青年科学家颁发资助证书。

赵国屏院士、徐国良院士为青年科学家颁发资助证书。

当天的学术研讨会分医学与生命科学、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两大专场同步开展,聚焦人类健康、能源安全、气候应对等全球性议题。

在医学与生命科学专场,南方科技大学贾宁的“细菌抗噬菌体免疫机制解析及新型抗菌策略开发”、复旦大学江一舟的“三阴性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和精准治疗”、中国农业大学宗媛的“植物染色体编辑技术”、香港中文大学窦琪的“手术机器人具身智能”等项目的技术转化潜力均获得院士专家的高度认可。其中,宗媛提出的“基因编辑器”可实现作物性状精准定制,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提供新方案;窦琪致力于提供人工智能驱动的下一代“外科手术机器人副驾”,帮助医生提高手术效率,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外科手术治疗。

在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专场中,北京大学常林的“低功耗、大算力光子芯片”项目,可以让“大脑”光速“思考”,从而让机器更聪明、电脑更便携、手机更省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谈鹏的“智能感知一体化电池”项目,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内部状况,以及智慧大脑实现自我分析、诊断和预警,从而提升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焦峰的“碳一分子多相催化转化”项目,通过绿色氢气提升煤基合成气碳原子利用率,从而降低碳排放;香港大学张宇昊的“第三代半导体、电力电子”则瞄准电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节能需求,有望大幅降低能源损耗。

“项目聚焦能源环境、医学和生命科学两大关乎人类未来的关键领域,这份’为国育才、助力科研’的家国情怀,不仅是对青年科学家的亲切关怀,更为整个社会支持科技创新树立了标杆。”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说。

作为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先生长期投身公益事业,此前已在基础教育、乡村振兴、养老健康等领域资助超100万人次。此次以个人名义设立30亿元科学基金,是其公益实践的“升级延伸”——从“民生保障”转向“科技根源性突破”,瞄准“国家急需、世界前沿”的基础研究领域。

从扶持领域看,基金“扶早扶小”,关注“长期主义”, 弥补了当前基础研究领域社会资金投入不足的短板;从尊重人才角度看,基金给予青年科学者更大的舞台和更多的自由度,确保资金真正流向能解决科研一线痛点的领域。

唐本忠院士为青年科学家颁发资助证书。

唐本忠院士为青年科学家颁发资助证书。

“相当于给予我们青年科研者一笔非常关键的创业基金,帮助我们在科研路上走得更深更远。”入选项目的南京大学应佚伦说,与其他项目相比,“何享健青年科学家”项目更关注青年人才,同时不设成果转化时限,经费使用灵活,科学家能有更大自主性。

“没有固定题目和指标,能让我们有更大自主性。”香港科技大学张宇昊聚焦的“第三代半导体、电力电子”与顺德产业紧密相联,该项目有望大幅降低能源损耗,尤其在家电、人形机器人、消费电子等领域有更广泛应用。“希望能通过这次接触,与顺德有机会进行更深度的合作。”张宇昊说。

不同于短期项目资助,何享健科学基金采取“制度化、持续性”运营模式。基金已同步规划后续工作,计划于2025年11月启动第二期项目提名,持续发掘具备原创能力的青年科研人才。

采写:南方+记者 蓝志凌

图片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黄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