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题:职教数字化变革
近日,职业院校全光网络创新研讨暨建设指南发布会在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举行,现场发布了佛职院F5G全光校园示范点与《职业教育数字校园F5G全光网技术应用与设计指南》。
数转智改是佛山制造业的“必答题”。作为数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的职业院校,如何更好推进数字化变革,培养数智化人才?本期来论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就此深入探讨,敬请垂注。
破“必答题” 需“关键解”
文|管雪
在美的厨热顺德工厂,数字孪生技术重塑生产流程,单位生产成本、交付时间、缺陷率分别降低24%、41%、51%;坚美铝业应用区块链溯源系统,产品不良率降至0.3‰,客户投诉率降低67%。在佛山传统制造业数转智改浪潮中,部分先行企业凭借数智化技术变革,驱动了质、效的大幅跃升。其背后,离不开一支数量充裕的数智化高技能人才大军——这已成为支撑数转智改“最后一公里”的力量,也是破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必答题”的又一“关键解”。
作为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佛山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传统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成效日显。但整体而言,佛山当前也面临制造业数智化整体程度有待提升等瓶颈。一大表现是,在有力的政策引导与大势所趋之下,制造业企业数转智改意愿强烈,但相当数量的企业还处于转型初期或“阵痛期”。个中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容易被忽略的重要制约因素,就是能够有效承接并驱动数转智改的数智化高技能人才供给严重不足。
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现实是:放眼全国,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中,超过70%的新增一线从业人员源自职业院校——职业院校已然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对佛山而言,要支撑起规模庞大的传统制造业数转智改这场深刻变革,必须突破数智化高技能人才的供给瓶颈。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主阵地、主战场的高等职业教育,由此成为重中之重。
佛职院2025年职教活动周暨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上,学子们展示智能激光雕刻技术。
佛职院2025年职教活动周暨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上,学子们展示智能激光雕刻技术。
当前佛山数智化高技能人才供给,正面临三大“卡脖子”短板。其一,是需求缺口大,佛山市属开设数智化相关专业职业院校(含中职、高职)年培养规模约5000人,这与全市正在布局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数智化高技能人才的爆炸式增长需求相比,供需失衡明显。其二,是结构矛盾突出,“高技能”与“新技能”双缺失。全市技能人才总量约120万,但高技能人才(高级工及以上)占比仅36%,低于深圳的42%、苏州的38%。而数智化相关岗位中,具备“AI+制造”复合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尤显不足,以涉机器人产业为例,能独立完成机器人系统集成的技术工人十分短缺。其三,是质量适配性弱,人才能力与产业需求错位,企业较普遍认为职业院校毕业生“基础操作能力达标,但数智化应用能力不足”。具体表现为专业课程内容滞后于技术迭代、实训设备与企业实际应用脱节等几个方面。
问题的症结,主要在于“三个错位”。一是因3—5年的专业调整周期远长于数智技术1—2年的迭代周期,所导致的专业设置与产业脉动错位;二是因企业主动参与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所导致的产教融合与企业深度协同错位;三是因低技能劳动者向数智岗位转型难度大,及面向在职员工的培训课程更新滞后,所导致的培训体系与技能升级错位。
基于此问题导向,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发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试点院校以及数智化专业力量较为雄厚等优势,近两年通过构建领先的F5G全光网络基座、面向全体新生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面向全体教职员工开展数智化素养培训、动态优化调整专业体系精准对接数智化产业需求,以及制定“AI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等系列举措,系统性地夯实数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基础。其目的,在于以学校自身更加积极主动、更加广泛深入的数智化转型,为制造业数转智改输送更多高适应性的“新匠才”。
近日,《职业教育数字校园F5G全光网技术应用与设计指南》在佛职院发布。
近日,《职业教育数字校园F5G全光网技术应用与设计指南》在佛职院发布。
但破解数智化高技能人才供给难题,远非一校一企之力可为,急需从全市层面构建高度适配数转智改迫切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供给体系与良好生态。结合佛职院目前正在推动和思考谋划的工作,笔者建议在“十五五”期间,政府强化统筹,持续建立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推动职业院校构建“需求牵引、产教协同、数字赋能”的数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新生态,以制造业数转智改重点领域为导向,加快实现专业精准布局、课程动态更新、实训场景对接,建立“产业需求—专业调整—人才供给”的动态匹配机制,形成“需求响应快、培养质量高、企业参与深”的数智化人才培养体系。
佛职院光伏工程技术实训室。
佛职院光伏工程技术实训室。
——强化顶层设计,打通“数据链”,驱动“培养链”精准发力。建立市级数转智改协同机制,将数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列为“十五五”人才规划硬指标。包括打破部门数据壁垒,深度挖掘产业需求,适时发布“佛山市数智化产业人才需求热力图”,指导相关院校精准动态调整专业。创新贯通培养模式,推动“中职—高职—本科”衔接,支持共建“数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重点扶持省级数智化优质专业,并持续加大投入。
——深化产教融合,激发企业动能,变“旁观”为“主演”。出台更具吸引力和针对性的政策,推动链主企业、龙头企业与院校实体化运作产教融合共同体,开展需求调研、引入真实案例、升级实训基地,确保专业课程设置与调整尽可能与技术同步。试点“培训券”制度,配套专项资金,降低中小企业员工技能提升成本。对积极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给予用地、融资等政策倾斜,构建校企“投入有回报、人才留得住”的共赢生态。
佛职院国家骨干专业(工业机器人)——KUKA机器人技术应用与培训中心。
佛职院国家骨干专业(工业机器人)——KUKA机器人技术应用与培训中心。
——优化培训体系,畅通成才路,打造终身学习“加油站”。制定《数智化产业技能培训标准》,加快出台《佛山市数智化产业技能人才培育五年行动计划》。整合相关职业院校、优质社会机构等资源,构建多层次培训网。支持院校联合数转智改先行企业,开发虚拟仿真等实训课程,推出“AI+制造”“数字孪生应用”等模块化课程包,提供从普及到精通的“技能阶梯”。建强包括佛职院已初步建成的“佛山市数智化产业技术人才网络培训平台”(OTO模式)在内的现有数智化培训平台,集在线学习、互动交流、技能测评等于一体,并拓展学历提升与技能认证服务,让企业员工提升有门、成才有路。
佛山市AI应用赋能中心场景体验及案例展示。
佛山市AI应用赋能中心场景体验及案例展示。
数转智改是佛山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数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是无捷径可走也无法回避的“关键解”。当超过七成产业生力军来自职业院校,破解其培养的规模之困、结构之困、质量之困,就不仅是职业教育命题,更是关乎佛山制造核心竞争力的时代命题、战略命题。时不我待,唯有拿出“敢饮头啖汤”的改革勇气、创新举措,多方协同发力,以精准的专业布局锚定需求,以深度的产教融合激活动能,以高效的培训体系畅通路径,方能打通人才供给的“最后一公里”,为佛山锻造“智造强市”新辉煌注入可持续的人才动能。佛山智造急需更多数智匠才——这是产业跃升的急迫呼唤,更是佛山作为制造业当家城市立于不败之地的又一重大基础性工程。
(作者系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本期统筹:黄艳姿
图片:佛职院提供
来源:南方日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