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门市新会区举办的“戎耀党旗,‘百千万’有我”“兵支书”交流分享会上,一组组亮眼数据、一个个鲜活案例,无不印证这支占全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三分之一的队伍,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从3700元到335万元的村集体收入跃升,从传统养殖到“一只虾”全产业链打造,从古村落沉寂到“东凌八景”游人如织……新会区71名“兵支书”带领338名“兵两委”,正以“退役不褪色”的担当,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中书写着新时代退役军人的奋斗篇章。
产业振兴的“突击队”:从战场到市场的成功转型
在经济发展主战场,新会“兵支书”们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果敢的落地执行力,破解土地低效、资产闲置等发展瓶颈。
会城街道九龙村谭炳林创新资产竞投模式,通过深入调研精准把握村集体资产痛点,制定竞投方案促市场租金飙升5倍。这生动诠释了“兵支书”们如何将军事行动中的精准侦察打击转化为经济发展中的精准施策。
九龙村“兵支书”谭炳林。
九龙村“兵支书”谭炳林。
大鳌镇东风村黄长玲则抢抓村镇工业园改造机遇,高起点谋划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并将14家虾苗场和7家冰厂统一迁移进驻、集聚发展,预计创收240万元。这种“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战术思维,正是军人背景赋予“兵支书”们的独特优势。
东风村“兵支书”黄长玲。
东风村“兵支书”黄长玲。
古井镇岭北村李万想探索村组联营模式,盘活闲置用地发展陈皮、云吞等“土特产”,建立7:3的村组收益分成制度,三年内将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3700元提升至335万元。这种“联合作战”思维下的利益共享机制,极大地激发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
岭北村“兵支书”李万想。
岭北村“兵支书”李万想。
新会“兵支书”们将军队的战略思维转化为产业发展规划,将作战的精准性应用于市场机遇把握,在产业振兴中发挥着先锋突击作用。
生态建设的“工兵连”: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新会“兵支书”们以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乡村生态资源,发挥着工程兵般的开路先锋作用。
谭炳林带领团队深挖九龙村百年葵林生态价值,谋划打造乡村旅游景点,推动文旅农深度融合。同时,发展758亩新会柑种植基地,吸引大批青年返乡创业,通过“多兵种协同作战”的发展模式,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黄长玲系统整合东风村“美食+生态+疍家风情”资源体系,建成村口景观墙、渔家文化公园等五大景观,串联东风生态园、环形水道等,开发乡村精品旅游线路和举办“笑虾虾”旅游节,持续吸引大量游客慕名而来。这种“阵地建设”式的生态开发模式,将分散的资源点连成线、聚成面,形成规模效应。
大鳌镇三十六顷村谭超华则采取“重点突破”战术,立足“一棵树”做文章,通过保护古树、建设红棉休闲岛、打造美丽庭院等,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这种“以点带面”的发展路径,充分体现了军人善于抓住关键环节的战术思维。
三十六顷村“兵支书”谭超华。
三十六顷村“兵支书”谭超华。
这些实践不仅守护了绿水青山,更将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为新会区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价值实现路径。
民生改善的“勤务兵”:“标准意识”提升服务品质
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新会“兵支书”们始终保持着人民子弟兵的本色,用部队的“标准意识”提升民生工程质量,破解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罗坑镇石咀村林畴安带领村干部实施一系列暖心工程:加装村边塘护栏1700米,布设监控12个,新建休闲公园,修复2.8公里过海中心道路,完成农房外立面微改造25间。这些项目看似琐碎,却切实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此外,还打造红色书吧,持续加大对林氏家庙、石咀红楼等文物的日常维护资金投入,既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
石咀村“兵支书”林畴安。
石咀村“兵支书”林畴安。
大鳌镇南沙村黄玉明以红色引擎激活“百千万工程”:升级桃荫别墅展馆,新增AI互动展厅,以红旗公园打造文旅地标,串联红色景点形成旅游路线。深挖转化红色资源,既保留了乡村文化底蕴,又提升了村民生活品质。
南沙村“兵支书”黄玉明。
南沙村“兵支书”黄玉明。
“兵支书”们始终坚持“为民服务”理念和“马上就办”作风,将军队中“军民鱼水情”的传统转化为新时代的“干群一家亲”。
基层治理的“教导队”:创新治理模式的探索者
在基层治理创新方面,新会“兵支书”们将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纪律管理经验和团队建设理念等,创造性转化为乡村治理的有效举措。
新会区在镇村两级成立180个“老班长工作室”,选拔优秀“兵支书”担任思想政治指导员,构建起覆盖全区的思想引领网络。这一创新举措既发挥了退役军人的政治优势,又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活力。
独联村“兵支书”林新庆(左一)。
独联村“兵支书”林新庆(左一)。
沙堆镇独联村林新庆以“侨”为桥,完善侨务共议、侨资共商、侨情共享、侨乡共建的联建联动机制,携手海内外乡亲建设美好家乡,推动该村获评为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江门市“红色美丽侨村”。
莲子塘村“兵支书”郑健新。
莲子塘村“兵支书”郑健新。
睦洲镇莲子塘村郑健新推行“互助积分制”激发村民自治动能,带动千株绿植栽种与“美丽庭院”建设;南镇村关俊杰推行“警网融合”河道管护模式,升级防汛设施解决西江漂浮物难题,此外,落实全链条服务机制与积分制激发村民自治活力,化解历史积案收回土地3000亩。
南镇村“兵支书”关俊杰。
南镇村“兵支书”关俊杰。
从“军装绿”到“党建红”,新会“兵支书”带来了乡村发展的新变化,以及攻坚克难的精气神。在“百千万工程”这场新战役中,他们正以实干担当续写着“老兵新传”的荣光。
撰文:黄绍侦
图片:新会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