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园区、数字互联、研发中心……6月28日,高州申菱特种空调有限公司正式落成投产,一个数字化的智造基地揭开神秘面纱,目标是建设成为全球领先的特种空调及通风设备的研造基地。
这个占地132亩、年产值超10亿元的工业项目堪称高州工业里程碑式项目,从建设到竣工仅用200多天,刷新“高州速度”。
这是高州坚定实施“项目落地年”的生动注脚。
7月4日《南方日报·高州视窗》头版报道。
7月4日《南方日报·高州视窗》头版报道。
130多亩智造高地崛起
在茂高快线与汕湛高速相交处的东北侧,一座巨大的白色厂房端然矗立,厂房屋顶上“Shenling 申菱”标识格外醒目,这便是申菱高州园区。
园区用地面积130多亩,建筑面积超6.5万平方米,涵盖科研办公、智能制造、生活配套等功能。投资总额10亿元,每年可生产专用通风空调系统成套设备约6万台,预计达产后年产值超10亿元,年利税超6000万元,创造超过800人的直接工作岗位。
走进生产车间,智能化生产线高速运转,机械臂精准焊接核电通风设备部件;工人在数字化控制台前监控参数,质检员手持仪器检测精密管路,忙碌而有序。
这是佛山知名上市企业的品牌。总部位于佛山顺德的申菱集团,是工业特种领域、ICT算力领域的领先企业,如今新落成的高州特种空调设备公司,是申菱集团第五个研发制造基地,也是其在南方地区走出佛山的第一个基地。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潘展华介绍,在接下来的申菱第六个“五年计划”中,申菱高州项目被赋予战略意义,是申菱“一体两翼”战略框架中的重要支点。高州作为智造高地,承载着将先进技术转化为高性能高端装备的重任,确保先进技术高效转化为卓越产品。
潘展华说,高州申菱锚定清晰而明确的发展蓝图:到2027年要实现收入超10亿元,到2030年实现收入超20亿元,带动一批本地上下游供应链共同发展。
200天建成竣工
申菱高州项目是高州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重要成果,也是佛茂产业协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标杆案例。
速度源自“心中有图”。
茂名市委把今年定为“项目落地年”,全力推动招引项目落得下、建得快、早投产。高州早在年初便制定并发布实施方案,围绕重点工程突破、投资增速达标以及营商环境提升三大方面,明确了任务目标。
速度来自“手中有策”。
今年,高州着力构建全周期要素保障体系,服务专班当“保姆”全程跟进,审批流程做减法提速,土地供给精准匹配项目需求,同步完善园区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配套,让项目从图纸到投产全程无障碍奔跑。
速度还在于“脚下有力”。
高州出台包联服务机制、调度研判机制、清单交办机制、落后挂牌机制、约谈提醒机制、专项督办机制六项硬机制,打出闭环管控“组合拳”,推动重点项目冲刺清障,加速落地。
据悉,去年以来,高州主平台承接产业转移项目33个,目前已建成投产17个,项目落地投产按下倍速键。
回看高州申菱的历程,正是项目落地的鲜活样本——2023年12月签约,两个月净地交付、200天建成竣工,创造了令人称赞的“高州速度”。
高州“项目落地年”的务实举措正转化为经济社会蓬勃向上的强劲动能。
据悉,今年1—5月,高州产业转移工业园规上工业增加值8.49亿元、增速19.9%;规上工业产值42.24亿元、增速13.2%;固定投资额4.24亿元、增速10.4%。
创新实践
轻装上阵 多方共赢
申菱高州基地的高效落地得益于模式上的创新,轻装上阵、多方共赢。
企业落地项目时常见的路径无非两种,要么购买土地建厂房,或者入驻已建好的标准厂房。然而,申菱高州项目却探索出“第三条道路”:“国企建厂、企业定制租赁”的轻资产共赢模式。
申菱高州项目通过主平台投资、开发公司拍地建设、企业定制租赁的方式,先租后买,实现多方共赢。
这一模式实现了三方共赢。高州申菱缓解重资产投入压力,提速项目落地,并保留未来灵活购买权以降低风险;地方国企锁定承租方降低开发风险,获取稳定租金收益,保有潜在资产增值空间;地方政府高效推动重点项目落地,盘活土地资源,带动地方产业与经济。
去年以来,高州工业园里频频上新。
蒲康工业园“工业上楼”。标准厂房建设与招商同步推进,一期满员入驻,二期验收交付、三期封顶完成。上下楼分布着产业链上下游,园区内物流链即产业链,电子轻工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城东工业园“链式发展”。围绕建设城东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引入生命一号、恒睦医药、天洲冷链、美禾粮油等企业,食品健康产业链条日益完善,农产品交易与供应基地初具规模。
“接下来,高州将持续完善‘金石’片区新型工业化产业带、城东现代农业产业园、石鼓新材料产业园等重点平台配套,全力服务高州汽车产业园、万洋智造产业园等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推动‘项目落地年’向‘项目丰收年’迈进。”高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相关负责人说。
撰文:邱茜 通讯员 刘林生 周宇航
图片:赖心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