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正式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到计划于7月9日动工开建,北京师范大学云浮实验学校加速从一纸蓝图变成现实。
这所由云浮携手北京师范大学在粤东西北地区打造的高标准、高质量基础教育学校,位于云城区河口街道双成围村东侧,采用十二年一贯制教学,总投资超过6.8亿元,将提供4710个优质学位。它不仅寄托着云浮人民对更好教育的向往,更将为云浮基础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该校计划于2026年9月正式开学,届时,云浮教育也将翻开崭新的一页。
北师大云浮实验学校总投资超过6.8亿元,将提供4710个优质学位。图为学校规划图。
北师大云浮实验学校总投资超过6.8亿元,将提供4710个优质学位。图为学校规划图。
战略破局:北师大首进粤东西北
作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师范学府,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资源享有盛誉,已在全国共建70余所集团学校。2023年5月,广东省委主要领导会见北师大主要负责人时,双方就破解全省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达成战略性共识——向粤东西北地区倾斜优质教育资源。
云浮敏锐地把握住了这一机遇。经过多轮深度协商,2024年5月,双方于珠海正式签署《云浮市人民政府 北京师范大学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启动北京师范大学云浮实验学校建设。此举标志着这所百年学府首次将优质教育资源注入粤北山区。
云浮,由此成为北师大在广东省内继广州、深圳、珠海之后合作的第四个城市,更是其唯一落户非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据点。该项目的落地实施,是省委、省政府推动“百千万工程”教育行动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成果,也为全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具有示范意义的“云浮方案”。
根据协议,校地双方将以该校为枢纽平台,在战略决策咨询、区域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与交流、队伍建设与培训、文化合作与社会服务等领域开展全方位战略协作,充分发挥北师大教育科研优势与云浮区位产业特色。
根据规划,学校选址云城区河口街道核心地块,总占地面积296亩,遵循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和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建设标准。作为十二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其终端办学规模设定为120个教学班,可容纳4710名在校生。其中小学部设48个班(每班不超35人),提供学位1680个;初中部设42个班(每班不超40人),提供学位1680个;高中部设30个班(每班不超45人),提供学位1350个。
北师大云浮实验学校位于云城区河口街道双成围村东侧,被定位为云浮东部片区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图为学校规划图。
北师大云浮实验学校位于云城区河口街道双成围村东侧,被定位为云浮东部片区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图为学校规划图。
教育攻坚:系统性补短板见成效
北师大云浮实验学校的落地,是云浮市基础教育系统性提升的缩影。近年来,云浮市聚焦教育强市目标,持续优化资源配置、补齐发展短板,教育事业正迎来实质性的进步。
学位供给实现重大突破。针对城镇化进程中“城镇挤、乡村弱”的教育发展瓶颈,云浮市不断进行学位扩容攻坚。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28亿元,新建扩建中小学及幼儿园84所,新增学位7.2万个,相当于再造一座“教育新城”。在乡村教育薄弱环节,全市撤并184个“小散弱”教学点,推动组建教育集团33个、城乡教育共同体16个,实现优质资源全域覆盖。
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2025年以来,云浮积极推进教育资源升级,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教育设施建设与改善,全市新增多媒体教室500余间,覆盖超80%的中小学。同步推进的“阳光食堂”智慧监管平台已在50所规模较大的学校应用,实现食材采购全流程透明化。种种举措提升了云浮市整体教学硬件水平,为师生创造了更优质的教学环境。
教育质量也在稳步提升。通过建立“市—县—校”三级教研联动机制,联合北师大、华南师大等高校开展专题培训31场,2025年累计培训教师超1万人次。今年,全市高考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高考本科上线率增幅明显,高分段人数大幅增加,教育质量提升的成效正逐步显现。
创新示范:打造产城教融合标杆
北师大云浮实验学校的动工,不仅标志着云浮基础教育进入新阶段,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探索教育创新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
创新内核铸就教育高地。据透露,北师大云浮实验学校将引入北师大培养的优质师资。作为粤东西北地区首个北师大合作项目,学校的建成将优化云浮教育资源配置结构,其小班化教学模式、校地协同机制等创新实践,将为同类地区基础教育提升提供参考案例。
“双核驱动”激活城市新芯。优质学校的战略意义更在于其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根据《云浮高铁站CBD及周边区域综合开发规划》,云浮拟借助深南高铁云浮站(计划2027年建成)和北师大云浮实验学校的建设契机,综合开发改造河口街道片区。规划明确提出,聚焦北师大云浮实验学校及周边片区,“促进教育与城市发展的有机结合”,优化布局教育、商业、文体、医疗等关键功能,助推百里石材长廊转型升级,打造现代化云浮CBD,使之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极”和“新引擎”。
从规划来看,北师大云浮实验学校被定位为云浮东部片区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承担着提升区域价值、吸引人才、优化城市功能的重任。这种“名校落地+枢纽建设+产业升级+城市更新”的“产城教融合”模式,是云浮突破发展瓶颈、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探索。
2026年9月,北师大云浮实验学校将迎来首批学子;2027年,深南高铁将呼啸而至。当优质教育的“软实力”遇上高铁枢纽的“硬联通”,一个以“产城教融合”为底色的现代化云浮新核心,从蓝图加速走向现实,为云浮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数读
●教育投入
基建攻坚:累计投入28亿元→新建扩建84所中小学及幼儿园(2021年以来)
学位增量:新增学位7.2万个(2021年以来,含2025年新增高中学位5000个)
职教突破:投入9.1亿元建成广东云浮中医药职业学院
●结构改革
高中扩容:单年学位增长率25%(2025年)
资源优化:撤并薄弱教学点114个(2024年以来)
师资流动:跨校调配教师419人(2024年以来)
●精准帮扶
临界生转化:分流帮扶学生2670人(2024年以来)
技术覆盖:新增多媒体教室500间→覆盖80%中小学
透明治理:50所学校启用“阳光食堂”智慧监管平台
■笔架山时评
提升教育质量
云浮再添砝码
教育,是民生的头等大事。随着城市实力的上涨,云浮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加快提升,过去“有没有”已经逐步被现在的“好不好”所替代,对教育的需求已经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转变。
从高频发出“引才令”到不断上新的好学校,教育需求侧的改变驱动着优质教育资源的提升。师资建设、学校布局、教育体系、体制机制……不可否认的是,云浮是后发地区,教育发展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是块硬骨头。
应该看到,自发出“纵深推进科教兴市”的声音以来,这座城市在凝聚人才力量上动作频频,奋力补足教育短板——从全面的调研,到与科研院校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再到基础教育工作座谈会,通过《云浮市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云浮关于教育的部署动作之多,让人看到了青春云浮对“科教兴市”的高度重视。
抓教育就是抓未来,抓教育就要抓质量。本次北师大云浮实验学校正式动工,意味着云浮基础教育升级迈出关键一步——
教育作为“最大民生”,是一个全方位的话题,关联着学位供给、教师素质、课程与课堂、校长能力、校园环境、教育理念、学习氛围、教育改革等许多要素,北师大的含金量为云浮市教育提质再添砝码。
用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已成为这座城市最深的期待。
南方+记者 王嘉豪 崔洪铭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