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大罗村:珠光宝气 闪耀全球|广州百村观察

作者 钟晓宇;傅鹏 2025-07-04 06:31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作为广州番禺区的名片之一,珠宝产业享誉全球。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如此璀璨世界的明星产业,却是从一个小小的村落——沙头街大罗村发展起来的。

走进大罗村,村口“大钻戒”造型的建筑引人注目,彰显了该村在珠宝行业举足轻重的地位。

历经四十余年耕耘,这个曾以农田鱼塘为主的村落,凭借改革开放的东风承接香港珠宝产业转移,打造出覆盖设计、加工、贸易、文旅的全产业链生态,不仅擦亮了“世界珠宝,番禺制造”的金字招牌,也推动珠宝产业转型升级。

从代工基地到全球珠宝产业“航母”,大罗村以一粒“沙子”的蝶变,演绎了“世界珠宝番禺造”。

从来料加工到全球闪耀

“世界珠宝,番禺制造”的故事,可追溯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全球珠宝首饰需求增大,香港珠宝产业也恰逢升级转型的窗口期,珠宝商将目光投向地缘相近、语言相通、生产成本低的番禺,这里成为了承接境外珠宝产业转移的第一站。

大罗村,则是番禺的第一站。“我们村有土地、有人口,近水楼台先得月!”大罗村党总支书记陈汉添表示,大量香港珠宝商来大罗村投资办厂,大罗村一步步成为远近闻名的“珠宝村”。

在大罗村发展几十年,珠宝产业也从最初的“来料加工”为主的“前店后厂”模式,逐步发展成为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优势产业。从产业集聚来看,大罗塘地区已积累了雄厚的珠宝首饰产业基础,集聚了1600多家珠宝首饰生产加工企业和逾1200家销售经营珠宝首饰工商业户。

2016年,大罗塘珠宝小镇正式揭牌。如今以大罗村为中心,覆盖小罗村、小平村、榄山村等区域约1.75平方公里的大罗塘珠宝首饰集聚区,集合了“研、创、产、游、购、娱、赏、教、测”等产业元素于一体,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珠宝首饰生产加工基地和全球珠宝首饰供应基地。

如今走进大罗村,各具特色的金银首饰店遍地开花,也拉动了村集体收入的跃升。2023年集体经济收入约4202万元,股东股红分配人均约1.9万元。

在大罗塘珠宝小镇的带动下,“中国珠宝看广东,广东珠宝看番禺”的口碑也口口相传。2024番禺珠宝行业大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番禺珠宝行业市场主体超1.3万家,从业人员超10万人,番禺制造的珠宝首饰占港澳转口贸易约70%,占全球市场份额约30%。

从线上直播到文旅融合

珠宝产业因时而变,近年来,大罗村结合珠宝源头供应链优势,创新“原产地+直播”产业经营模式,目前,大罗塘珠宝首饰电商经营户已过千家,推动传统珠宝产业转型“线上”腾飞,让“世界珠宝,番禺创造”品牌价值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大罗村还紧扣发展主题,根据村庄规划,积极探索符合本村实际的经济发展之路,制定村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示范引领沙头多村居共同发展珠宝特色产业。

陈汉添介绍,在推进“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大罗村坚持产城融合,全力拓展和优化产业结构,以“三旧”改造方式盘活村集体土地,跟进招商选资工作,做好企业服务管理。

其中,借助莲花大道建设契机,利用村的留用地招商建成铭润珠宝广场和长润珠宝大厦物业。村集体收入从2010年的702.72万元,到2021年跃增至2811.46万元,较2010年翻两番,2024年含应收未收保持4200万元收入。

此外,推广平台的搭建也向世界分享珠宝小镇的产业升级成果。随着近年来“广州番禺珠宝文化节”“大罗塘珠宝旅游购物节”等活动的成功举办,珠宝文化节系列活动已成为“美丽产业与休闲消费共融、珠宝文化与旅游魅力共进”的盛宴。

把珠宝、文化和旅游纳入一体化发展,实现珠宝和旅游产业共赢发展,珠宝产业促进了工业游,旅游活动带动了珠宝消费。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资源进一步整合,珠宝文化节的投入加大,活动的综合宣传效应放大,“珠宝文化节”向着国际殿堂级的珠宝盛会发展,将引导大罗村珠宝首饰企业沿“一带一路”加速走向海外,推动番禺珠宝旅游品牌走向国内外,向世人印证番禺珠宝的影响力。

产自大罗村的珠宝,正闪耀全球。

采写:南方+记者 钟晓宇 傅鹏

设计:招凤仪

编辑 张晓晨
校对 杨远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