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鸿蒙智行举行了智界及问界秋季新品发布会,余承东宣布尚界H5将在9月23日登场,这意味着鸿蒙智行旗下的“五界”即将正式凑齐。
不过,这并非意味着华为在汽车领域的探索将放慢脚步。日前,广汽与华为倾力打造的“华望模式”已经进入了全面落地的新阶段,不仅仅公开向全国招商、开启渠道建设,同时股东方进一步加快股权调整,强化华望新模式下的灵活性与创新力。
广汽集团与华为并非简单的合作关系,华望不仅仅是广汽集团改革的试验田,还是一次打破边界、重构模式、共创生态的深层次协同,也更有望成为我国汽车行业的破壁人,探索出一条新路径,真正实现从“物理结合”到“化学融合”。
①
“化学反应”
日前,广汽集团发布公告,审议通过《关于广汽埃安投资华望汽车的议案》,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向华望汽车技术(广州)有限公司增资6亿元,完成本次增资后,广汽集团直接持有华望汽车71.43%股权,通过广汽埃安间接持有华望汽车28.57%股权。
这个看似只是广汽集团内部投资交易的公告,实际上释放了一个重要的信号:广汽集团要在股权上给华望“松绑”。
有消息指出,未来在股权架构上,广汽集团(含埃安)对华望控股将低于 40% ,通过降低绝对控股权,破除传统车企子品牌的“决策层级束缚”,让华望更贴近市场化运作,决策效率提升,更适配高端新能源市场 “快迭代、强创新”的竞争节奏。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轻控股”架构已经成为更多车企的选择。基于市场化原则开放股权,能引入多家股东,促进华望汽车的生态合作,引入更多战略性股东投资,有利于丰富华望品牌的创造力。
在华望成立之初,广汽集团就明确了与华为合作的模式——广汽控股、华为赋能。今年3月的投资者说明会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就曾表示,华望产品的详细定义与定位将由华为主导,广汽提供支持及体系保障,以发挥“广汽制造+华为智能”的互补优势。
南方+了解到,区别于以往的主机厂与供应商的合作模式(技术供应、品牌联名、部分代研),华望模式的核心是“体系级融合”:引入华为IPD(集成产品开发)和IPMS(集成产品营销)全流程体系。
换句话说,这是从用户需求洞察、产品定义、研发迭代到营销落地,广汽与华为的协同贯穿每个环节,而非单纯的 “华为出技术,广汽造车身”,最终实现产品从“功能的叠加”到“用户需求载体”的升级。
举例来说,传统模式中“智能驾驶功能适配整车”有耗时长、磨合效果不确定的问题,而华望依靠与华为体系共生的“跨团队联合开发机制”,华为工程师与广汽技术团队同步办公,这种“体系化协同”让智能与制造从“物理结合”变成 “化学融合”。
②
快速“上道”
在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情况下,华望在市场端也加速开拓速度。
在渠道建设上,华望已经成功召开了招商大会,超100家豪华车经销商(含奔驰、宝马、雷克萨斯等核心渠道)集体到场,涵盖一线到四线城市核心商圈资源。
据悉,华望将首先面向核心40城开展网点招募评审,对综合实力优秀的合作伙伴,优先拓店,鼓励其在辖区内多开店、开好店,对每个城市都采取划区授权,对于资源和经营能力强是可以做到一城一商,甚至一省一商。
在产品建设上,华望尚未正式对外发布相关计划,但南方+了解到,现已经规划了两款车型,一款轿车与一款 SUV,动力形式包括纯电与增程,预计明年面世,定位可能在30万以上市场。
8月8日,广汽集团举行华望项目开发攻关动员会。冯兴亚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一众热血广汽人齐聚,从战略解读到攻坚部署、从硬核表态到鼓劲聚力,“只有改变才有希望”点燃奋斗魂。“华望将助广汽更进一程,这场攻坚之战,我们必以实干作答,把项目干成属于每个人的荣耀!”
而一个月之前,冯兴亚便拜访华为任正非,双方就汽车产业趋势、营销创新、客户洞察、公司改革治理及合作项目推进等进行了深入学习交流。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双方合作进入“深度融合”的信号。 事实上,“华望模式”本质是华为与传统车企合作的革新,其核心在于体系级融合与分工重构,寻求的是华为智能体系与广汽制造体系的深度耦合,而非单纯的技术输出或品牌联名。
面对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华望不仅仅是广汽“番禺行动”改革的重要一环,更是“广汽制造+华为智能”冲击高端智能新能源车市场的布局,也是我国汽车市场的一次产业融合创新的模式探路。
南方+记者 郭小戈 实习生 杨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