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开渔祭文里的“生态观”

作者 赵强 2025-08-21 20:40

当阳江海陵岛闸坡渔港的千艘渔船再次扬起风帆,这场延续二十三载的开渔盛典,早已超越传统渔汛的范畴,成为诠释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共生共荣的鲜活样本。

这不仅仅是一场祈愿鱼虾满舱的民俗盛会,更是一把解读这座海洋城市深沉生态观的密钥——一种深植于血脉、见诸于行动、关乎未来的生存哲学。这种哲学,早已超越海洋本身,延伸至守护蓝天、厚植青山、净化碧水的全域生态实践之中。

“海作津梁,友好邻邦”的古老智慧,在阳江得到现代诠释。正是这种源远流长的敬畏之心,构成了阳江全域生态观最古老的基石。它规训着人们的行为,告诫一代代人不可肆意妄为、透支自然。祭海,表面是“祈”,内核是“畏”。因为敬畏,所以节制;因为敬畏,所以感恩。这与现代生态文明所强调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理念内核高度契合,是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

阳江的生态观绝非被动的敬畏,更蕴含着主动谋求“共生”的生存智慧,它已深刻融入城市发展的血脉,在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中结出硕果。

——守护“阳江蓝”:2024年阳江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7.5%,六项污染物浓度全面达标。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强化工业污染源治理、推广新能源汽车、严格管控扬尘等多措并举,阳江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常年保持优良水平,“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已成为常态,让“海阔天空”有了最直观、最动人的注脚。

——厚植“生态绿”:2024年阳江全市森林覆盖率57.81%,林下经济年产值22.91亿元。通过坚定不移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的建设与管理,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广袤的森林如同绿色的海绵,滋养着山川河流,也固守着水土,构成了陆地生态系统的坚实屏障,是“山海同庆”的坚实基础。

——净化“生命源”:2024年,阳江8个国考断面达标率100%,近岸海域优良面积96.7%,通过聚焦水污染防治,大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和配套管网建设,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让漠阳江水系及众多水库湖泊保持清澈,真正实现了“水润阳江”,确保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永续畅流。

——激活“致富矿”。2024年阳江旅游收入155.7亿元,同比增长6%,海陵岛悬崖餐厅以280°海景与创意粤菜走红,阮西村“多年生稻+禾虫”示范田实现“一田双收”,“海陵岛一号”海洋牧场项目效率提升3倍传统网箱。阳江以主动谋求“共生”的生存智慧,真正实现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海阔天空,藏非无穷,四海一家,命运与共。”阳江的生态观,是一部用千年时光写就的巨著。它以“敬畏”为封面,以“共生”为骨架,以“感恩”为血脉,以“践行”为注脚。

在这场年复一年的祭海仪式中,阳江人不仅在祈愿一季的风调雨顺,更是在重申一种与自然相处的古老契约:人类唯有心怀敬畏,懂得感恩,谋求共生,方能真正获得蓝天碧海、青山绿水的持久馈赠,驶向永续发展的光明未来。

策划 :潘卫国  杨世华

统筹 :谭燕庭  黄韬炜

文字 :赵强

图片:阳江广播电视台提供

编辑 伍青
校对 裴玉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