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随着终场哨声在佛山顺德德胜体育中心体育馆响起,广东女篮时隔8年再度夺得全运会金牌。在这场具有特殊意义的比赛之后,运动员于东也正式告别了她热爱的赛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了圆满句号。带着这份荣光与不舍,她将脱下篮球战袍,转换身份,以一名中学体育教师的新角色,在佛山校园中延续她的体育梦想。
“虽然还能打,但不想因状态下滑给团队增加负担,把机会留给年轻人,是我一直的心愿。”11月19日,南方+记者连线于东,回顾她球场内外的难忘岁月,以及到佛山第一中学执掌教鞭的幕后故事。

赛后于东同球迷朋友合影留念。受访者供图
每一滴汗水,都是青春的注脚
“退役之战最后一刻,你脑海中闪过的第一个画面是什么?”
面对提问,于东并未提及某次绝杀或夺冠瞬间,而是平静答道:“全是和队友拼到最后一秒的画面。那种筋疲力尽却心潮澎湃的感觉,就是我职业生涯的底色。”
“拼搏”二字贯穿了于东的篮球岁月。从青涩新人成长为球队攻防核心,她以一次次奋不顾身的拼抢、一个个强硬的内线对抗,诠释了铁血的球风。对于这一标签,她视作荣誉:“这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认可,更是广东女篮精神的体现。”
她认为,这种精神源于一代代球员的传承。“入队时,前辈用行动教会我们何为永不放弃;成为老将后,我们也将这份坚持传递给年轻队员。这就是广东女篮的魂。”于东说。
职业生涯难免坎坷,伤病更是运动员必经的考验。“确实难熬,”于东坦言,“但想到队友的等待和球迷的期待,便觉得不能轻言放弃。”正是这份源于团队与热爱的力量,支撑她走过低谷。
被问及何时意识到已将青春献给篮球,于东的回答斩钉截铁:“每一刻。球场上的每分每秒,都是我的青春。”

广东女篮时隔8秒再夺全运会金牌。受访者供图
走出舒适圈,重启征程
退役的决定,并非一时兴起。临近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当身体与心理都达到一个临界点,于东知道,是时候为人生开启新的篇章了。然而,从职业赛场到三尺讲台,这个跨度之大,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料。
“想走出舒适圈,做一件真正有挑战性的事。”于东坦言,选择成为一名中学体育老师,源于内心深处对“榜样”力量的渴望。“我希望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坚持,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永不言弃。”
选择佛山一中,于东归功于一场恰到好处的缘分。“特别感谢学校领导的理解与信任,他们看到了我作为一名运动员之外的潜力,给了我这个转型的机会。”这份知遇之恩,让她倍感珍惜,也让她对未来的“教师”身份充满了敬畏。
她希望传递给学生的,远不止是运球、投篮的篮球技巧。“技术可以教,但品格需要养。我更想教给他们的,是那种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挑战不低头的体育精神。这些品质,能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风浪,都能站稳脚跟,受益终身。”
对于“于老师”这个全新的称呼,于东既满怀期待,又带着一丝初为人师的谨慎。“还在慢慢适应中,但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她笑着说,眼中闪烁着憧憬的光芒,“希望孩子们觉得我和蔼可亲,愿意和我交朋友,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但在训练场上,我也必须树立威严。毕竟,严师才能出高徒嘛。”

佛山一中校方代表现场观赛。受访者供图
感恩过往,期许未来
人生下半场拉开帷幕,但于东的心,从未离开过那片熟悉的球场。谈及仍在广东女篮阵中奋斗的年轻队友,她送上了最真挚的祝福与建议。
“认定一件事,就要咬着牙坚持走下去。”这是她用整个职业生涯悟出的道理,“篮球之路,乃至任何一条追求梦想的路,都不会一帆风顺。天赋或许能决定你的起点,但唯有日复一日的坚守与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决定你最终抵达的高度。”
而对于一路风雨同舟、不离不弃的广东球迷,于东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真的,非常感谢大家这么多年的陪伴和支持。”终场哨响,不是结束,而是另一场征程的嘹亮开场。
在教育的全新赛场上,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同样精彩的“下半场”人生篇章。这片新的赛场,没有胜负,却有成长;没有哨声,却有心跳。而她,已然准备就绪。
采写:南方+记者 高雨宁
受访者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